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28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他,跨行創業7年,市場行情大漲,別人都在賺錢,他卻年年賠錢。從失敗的生意中,他領悟出了豬肉行業的訣竅。2014年豬肉行情大跌,別人都賠錢了,他卻開始賺錢。看廣東省連州市的黎海生,如何在豬肉市場逆市賺錢,用連環計打造一個年銷售額1億多元的企業。
這就是瑤族農家豬,這種豬是瘦肉豬與廣東省連州市的瑤族土豬雜交而來,顏色以黑色和棕色為主。瑤族農家豬原本在當地已經接近滅絕,黎海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個趨勢。靠這種豬他一年能賣一億多元。
今天他要從養殖戶家收走8頭豬,每只豬養殖時間都超過8個月。
記者:怎么判斷他養了多久呢?
黎海生:看它的毛的一個長度,還有一個看它的皮,皮的話它這個比較粗糙,養的時間肯定是足夠時間,有經驗的人你一看上去基本上都不會差到哪里去了。
黎海生收豬每斤比普通生豬價格高5毛。
養殖戶 李德珍:誰價格高,他價格高就賣給他了。
記者:你一年能賣給他多少頭豬。
養殖戶:200多頭。
記者:你算多的嗎?
養殖戶:我不算多,人家有更多的。
黎海生每天都要收100多頭豬當天賣掉。下午5:00,記者來到連州市區,一家專賣黎海生豬肉的店,現在已經是打烊時間。這是今天還沒有賣出去的肉。
黎海生:今天他的利潤是非常可觀的,我估計2000元的毛利潤絕對有。
記者:有嗎?
豬肉店老板 肖建新:有,2000元是最少的。
黎海生:我這個是保守估計。
記者:每天都能這樣賣嗎?
豬肉店老板 肖建新:都是這樣賣。現在的時候量小一點,到冬天的時候,量就更加大了。
記者:能大到什么程度?
豬肉店老板 肖建新:大到起碼翻一倍。
像這樣的店,黎海生有105個,通過這些店黎海生一年的銷售額超過1億元,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而很少有人知道,黎海生其實是跨行創業,他曾經在豬肉價格上漲,人人都賺錢時,賠的一塌糊涂,妻子都勸他別干了。
妻子 黎艷梅:我就叫他別做了,因為我們做建材的,做的也不錯,干嘛要去那么辛苦,又賠錢又辛苦。
黎海生:我們那個時候真的是沒轍了,已經折騰的沒轍了。
然而,這個被逼的沒轍的黎海生卻在2014年,豬肉行情大跌時,逆市賺錢,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只用了3年時間就把銷售額發展到了1億多元,他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黎海生就出生在這里。2003年,黎海生用自己和妻子打工的積蓄,在當地開了家建材超市,到2007年,黎海覺得繼續做建材生意,很難擴大規模,他考察周邊的項目后,打算養豬。
黎海生:我們本地連州,說白了你說做工業不現實,做高科技更不現實,所以我想來想去,豬肉的話應該是你每個家庭每天都不會少的。
2007年,黎海生把建材生意全部交給妻子打理,自己則開始專心養豬。黎海生的朋友知道后,都覺得他傻。
朋友 成雄志:因為我們也是農村孩子,知道做農業非常辛苦也不賺錢,我們大家都當他是傻子,去做一個又苦又累又不賺錢的東西。
朋友 賴志華:養豬太辛苦了,回報率比較低,時間又長,因為做生意的人都是講求回報的,對不對。
黎海生卻看到豬肉生意中的一個亮點,每天都有現金入賬。
黎海生:豬肉的話,說實話在每一個家庭來說,應該是每天都不會少,還有呢,我賣豬肉收的都是現金,我賣建材我還要賒賬。
2007年底,黎海生投資200多萬元建了一座養豬場,他調查市場后決定養殖一種瘦肉豬與當地瑤族土豬雜交的豬,這樣的豬成本比較低。
黎海生:我們是定位一個大眾的品牌,大眾的品牌你必須價格要匹配,所以說把這個價格定在中間來,如果我們把價格定的太高的話,那個銷量是肯定會下降的。
2008年,黎海生花了10多萬元從當地農戶手中收了200多頭像這樣的小豬,開始自己養殖。到年底眼看著土豬肉價格上漲,黎海生把豬賣了就能掙錢,可他沒想到,自己的豬突然得病,死了一半。
黎海生:開始我們都有心理準備,但是沒有想到利潤和實際相差這么大,當時信心打擊非常大。
2009年初,黎海生請了有養豬經驗的人,進行防疫,同時用圈養和放養結合的方式繼續養豬。到了年底他養的豬終于上市了,他沒想到,自己這次又賠錢了。
這里是黎海生在連州市開的第一家店,一開張黎海生的豬肉就得到當地人的認可。
消費者:他這里的肉是比較清甜一點,比較好吃一點,就是我女兒她都要吃這里的,外面那些老人家買了,她都不吃。
黎海生的土豬需要養殖8個月以上,跟普通豬肉比,可以明顯看到,黎海生養的豬肉瘦肉中,有雪花的紋路。
隨著口碑傳播,黎海生又多開了2家店,因為定價合理,每家店都生意火爆,一天就要屠宰5頭豬。黎海生感覺自己這下發了。
黎海生:火爆到什么程度,都是排了幾排隊來收錢,這么多人來買,肯定認為那個利潤是非常可觀的。
黎海生的土豬,養殖成本8元左右一斤,賣到市場平均價格20多元一斤。可到月底黎海生一算賬卻發現賠錢了。原來問題就出在每天賣剩下的幾十斤肉上了。
黎海生:就是如果幾十斤就是5個這么多,其實上看起來也不多,但是真正的利潤就在那里,5個這么多就是30斤,30斤就是一天銷售量的百分之十,30斤意味著它原價比如20元,30斤就600元了,600你想想什么概念,每天600元一個月就1萬8,看起來沒什么,但是這是真正的利潤。
黎海生開的是豬肉生鮮店,當天沒賣出去的肉,只能凍起來。一家店一天剩30多斤肉,3家店一天就要剩100多斤,到月底就有3000多斤肉,這些肉原本價值差不多6萬元。可黎海生因為沒經驗不會保存,這些肉只能扔掉。
黎海生:那時候也沒有經驗,70, 80斤肉一下全扔冰箱里,冰箱制冷沒那么快,中間結冰肯定慢很多的,你外面結了冰可能里面就臭了。
2011年到2013年,低迷的豬肉市場行情迎來轉機,當地生豬價格從6元多一斤漲到了10多元一斤,這個價格一般的養殖戶都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養殖戶 張有彬:11年豬價高的時候,11 元左右一斤搞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2011到2013年)我也賺了300多萬,400萬。
當時,黎海生養土豬賣給別人就能賺錢。可因為他堅持自己賣,剩肉問題依然存在,店面費和人工費又同時上漲,黎海生在別人賺錢的時候,依然賠錢。
黎海生:好像打敗仗一樣,你說人的信心的問題。我還想接著往下走,這個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
2011年到2013年,是全國豬肉行情較好的三年,黎海生的養豬成本8元左右一斤,普通生豬價格都要10元左右一斤,豬肉賣給誰他都能賺錢。2013年底,黎海生把自己的門店全部轉包給了別人,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雇員工不如讓員工自己干。
黎海生:你公司直營的話,請員工去賣的話,他的責任心都達不到,自己的東西自己去賣,員工自己當老板這種感覺是完全不可能的。
黎海生把門店承包出去后,他終于可以跟著豬肉行情賺錢了。
黎海生:行情漲,行情跌我們也是跟著漲跌的,一斤豬肉我們和(合作商)定的話比普通豬肉貴1元。
雖然及時調整了策略,可黎海生錯過了豬肉價格的高峰期,那3年黎海生總共出欄了1萬多頭豬,本來可以輕松賺500多萬元的,可他卻一直在賠錢。
2014年初,黎海生沒想到自己怕什么來什么,生豬價格像跳水一樣,直線下跌,從10元左右一斤下降到5元以下。當地生豬養殖成本6元左右一斤,養豬的人都賠錢了。
養豬協會會長 曾衛光:14年那么低價的應該說那時也是比較罕見的,以前養豬賠錢的時候,賠1200元一只豬很正常的,但是那時候一頭豬,毛豬要虧了300多元。
養殖戶 張有彬:我這個場單,2014年就虧了200多萬元。
黎海生養土豬,人工成本高,豬肉行情下跌他賠更多。
黎海生:再搞1,2年低價,我們幾乎賠不起,可能全部身家都要賠下去。
面對豬肉市場的寒潮,黎海生想到了一個辦法,通過這個辦法他在豬肉行情極差的這一年中,不僅賺了錢,而且還開始大跨步的擴張。2014年初,黎海生找到了在當地養豬多年的張有彬,想讓他幫自己養土豬。
張有彬:剛開始合作我要求他給人工費給我的,因為我就擔心虧,就這樣的意思。
見到張有彬對幫自己養豬有顧慮,黎海生立即承諾無論豬價如何一定給他人工費。
黎海生:賺錢這個肯定是一個前提,要比他原來養的豬錢好賺,或者賺的容易一點,這個是必須要滿足的他的一個欲望。
當時,黎海生總共找了10多個養豬規模300百頭左右的養殖戶,請他們幫自己代養土豬,自己出人工費用。
黎海生的豬要養8個月才可以出欄。為了確保豬肉的品質,黎海生特意在當地上開了一家飼料加工廠,加工出的飼料以每斤低于市場2毛的價格,賣給農戶。
黎海生:你別小看那2,3毛錢,真的厲害。一頭豬我就算你吃500斤飼料,你貴2毛,一頭豬的成本就多了100元,其實養豬的毛利潤不高的,一頭豬年輕好一點的話可能掙個3500。
普通的豬要養6個月時間,而黎海生的豬最少要養8個月。但黎海生的豬只需要喂一半的飼料,另一半用當地盛產的玉米,紅薯藤等代替就可以了。當地山嶺較多,家家戶戶都會種這些農作物。養殖戶用這些農作物的綠葉和根莖喂豬,幾乎不需要成本。
張有彬:它吃的東西要求沒那么高,你瘦肉豬它的要求高,如果你單單喂玉米,玉米粉或者青飼料根本不長(長不快),它這個豬就可以,就沒問題。
極低的喂養成本,打動了張有彬。年底,張有彬一算賬發現直接把豬賣給黎海生,比自己收點人工費用賺得還多,第二年他索性直接自己養了。
張有彬:剛開始是他打人工給我,我幫他養,養到后來有利潤賺了,就沒有要求他打人工了。
請養殖戶幫自己養豬后,黎海生不僅節省了場地,人工等費用,豬肉質量還提升了。
黎海生:母豬會下崽,可能凌晨2,3點,如果員工的話一睡過頭了,這一窩豬就死完,但是作為農戶來講他不睡覺,把這個事做完為止,他自己的豬,他可能每天會觀察,這個豬今天狀態怎么樣,他提前預防豬生病,這個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你說質量好不好,肯定好的。
黎海生從養殖戶那里收豬的價格,每斤比市場價高5毛,雖然土豬養殖的時間長,但因為飼料成本很低,養殖戶反而賺的更多。
養殖戶 張有彬:可以降低成本,他又給多5毛錢一斤,所以我們也樂意這樣去養,周邊也有幾個一樣,只是在我這里抓一部分,只是幾十頭,10,20來頭這樣去養。
2015年,黎海生又用同樣的辦法跟100多個養殖戶合作。年底,生豬價格緩慢上升,而黎海生賣到市場的豬肉價格也跟著上升。到2016年,黎海生在廣東省清遠市開了20多家店,每天賣30多頭豬,年銷售額達到了3000多萬元。
黎海生:那時候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這個第一個是心情的問題,第二個在利潤方面比較可觀。
黎海生恢復了自己做生意時的自信,接下來他想出了一個連環計,讓他的企業年銷售額1年內翻了3倍,達到1億多元。2017年,黎海生打算進軍鄰近的廣州市場。廣州市場2016年的日屠宰量是1.9萬頭,黎海生盤算著自己只要拿下百分之一的市場就足夠了。
黎海生:我們占百分之一意味著一天就會有190頭是我們的豬。
每天190頭豬,按黎海生每只豬賺150元計算,一年就可以凈賺1000多萬元,黎海生對拿下廣州市場這百分之一的份額勢在必得。當時,黎海生發現廣州土豬市場競爭很激烈,幾十個品牌的土豬分布在整個城市。他決定先找一家農貿市場試試水。
黎海生:一個農貿市場可能一天賣個幾十頭豬,我們進去大不了賣個1,2頭豬總可以賣吧,我們認為可能難度不會太大。
黎海生沒想到他的土豬剛一進入市場,其他土豬就壓低價格,某知名品牌土豬都主動開始降價,迎接他的到來。
黎海生:為了迎接,他們都已經做好很多準備了,我們一開業他馬上做促銷活動.
黎海生選擇了同樣做促銷活動回應,他開始在自己的店里進行買一斤送一斤的活動,希望用賠本的價格打開市場。
黎海生:普通豬肉排骨賣到20元一斤,我們可能21,22左右這個價格。
黎海生把價格壓低,其他品牌土豬肉同樣降價,3個多月時間黎海生幾乎天天促銷,市場不僅沒打開,還賠了70多萬元。
黎海生:他有一幫比較穩定的客戶,老客戶,我們剛進去這一塊肯定是空白的,所以說同樣的價格肯定他買原來的豬肉不會買我們的。
黎海生無奈,只能關了農貿市場里的門店。他不甘心,可農貿市場打不進去,超市就更沒法跟別人競爭了,黎海生要怎么進入廣州市場呢?他想出了一個連環計。
他叫陳景旺,是當地某連鎖便利店,生鮮部的經理。2017年,黎海生找到了他,想跟他合作,陳景旺沒有答應。當時,黎海生提出了一個陳景旺無法拒絕的條件。每天除了整豬以外,可以多給陳景旺提供一些排骨和其他好賣的部位。
經理 陳景旺:這個(好賣)貨進的少的話,如果這個部位賣完了,那個顧客就會轉頭就走,會影響我其他的生意,所以我這些好賣的部位,每天就會多進一些貨盡量滿足顧客。
這是一個其他土豬廠家很難給陳景旺的條件,陳景旺很快跟黎海生達成了合作。廣州人喜?a href=http://m.keyuanhong.com/pindao/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鵝姨潰淼吶毆牽凸峭啡ネ砹司吐蠆壞劍寤ㄈ夂橢淼暮笸熱庖恢倍疾緩寐簟?/p>
商戶:像我們這個肉就比較不好賣一點,因為它肥肉比較多,這邊他吃瘦肉比較多一點,基本很少有人吃肥肉。
黎海生的商品土豬,一只毛重260斤,其中有四分之一是不太好賣的肉。這些肉,即使想當成普通豬肉處理掉都很難。
黎海生:便宜一倍的價格他們都不會要,就是農貿市場賣普通豬肉的他們都不會要,因為他也是遇到這樣的問題。
2017年夏天,用好賣的部分打開廣州市場后,黎海生每天有3000多斤不好賣的鮮肉要處理,他要怎么賣出這些沒人喜歡的肥肉呢? 其實,黎海生早就想好了,他要把這些肉做成臘肉再賣掉,可他忽略了在廣東,夏天幾乎沒人吃臘肉。
廣東市民:夏天不吃。
記者:為什么?
廣東市民:上火,廣東人就怕上火,上火就受不了,喉嚨就疼。
夏天很少有廣東人買臘肉,可黎海生做好的臘肉,放久了不僅影響口感,等到冬天,豬肉需求量上升時,做的臘肉量更多,那時再賣就更賣不掉了。
當時,黎海生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自己的瑤族農家豬臘肉放到了當地的瑤族風景區賣。因為價格便宜,產品本身又有瑤族元素,不少游客都愿意嘗試一下。
顧客:這個小姑娘說這是瑤族的土豬肉,再加上這個價格也不貴,這個價格的話4斤才160元,這個跟我們家里平時吃的那個價格差不多。
通過其他的渠道,黎海生已經收回了成本,臘肉賣出就是利潤。這一系列的做法,讓黎海生的豬肉迅速在廣州打開市場。2017年,他在廣東省開了105家店,年銷售額1億多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