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央視網消息:有一種東西,看起來像土疙瘩,卻價比黃金,最貴的每公斤能賣到5000元。母豬為它的味道神魂顛倒,管不住嘴;獵狗為它的味道興奮不已,停不下腳。因為這種味道,他賺得金缽滿盆,也是這種味道,讓他賠得傾家蕩產離家出走?丛颇嫌绖俚鸟T永敏,如何在大山深處,靠著貴比黃金的黑鉆石,實現財富逆襲,一年銷售額2000萬元。
在云南省永勝縣有個叫馮永敏的人,一提起他,誰都知道,就是他牽著一頭豬一條狗上山,挖到了藏在深山里的黑鉆石,獲得了千萬財富。他挖出的這黑鉆石,不僅樣子難看,味道還刺鼻,可他卻說一公斤市場價竟然賣到了5000元錢。記者一定要跟著他上山瞧瞧。
一大早,馮永敏就驅車300多公里,帶記者來到一片松樹林,說是要上山挖黑鉆石。
車剛開上山,就被攔了下來。原來,這座山必須要簽名才能進去。
大批的黑鉆石被藏在這個深山里,即便馮永敏得到了上山的允許,能不能找到全靠運氣。因此,他專門帶了一個特殊的朋友來幫忙。
訓狗員:叫。
狗:汪。
訓狗員:叫。
狗:汪。
訓狗員:叫。
狗:汪。
尋狗員:走。
這是一條訓練有素的獵犬,按照指示,不停地在林間穿梭,又是嗅又是刨的尋找目標。
可是獵犬搜尋了半個小時,還是沒有任何的發現。這松林里藏著的黑鉆石,到底是什么呢?
突然間,獵犬臥了下來。
記者:它怎么蹲下來了?
訓狗員:它在示警,說明這塊應該,應該有什么東西吧。
馮永敏:趕快刨,這里面有我的鉆石了。
記者:你確定你都藏在這了嗎?
馮永敏:一定有。
訓狗員:狗睡的地方就要有。
很快就有了發現?蛇@個發現,卻讓記者很失望。
訓狗員:應該在這一塊。
馮永敏:你看,這就是黑鉆石了。
記者:我看一下,這是黑鉆石?這不就是個土疙瘩?
馮永敏:這是我的寶貝,黑鉆石,我就是找這個。
馮永敏:市場上賣的價格比較高,一般是在1500元錢左右一公斤。
這個像土疙瘩似的東西就是馮永敏要找的黑鉆石。它外表看起來很不起眼,切開以后卻是漂亮的大理石花紋。
不僅如此,它還有一種奇特的味道。
訓狗員:它就是因為聞到這個氣味才有反應的,它就找這個。
記者:它為什么能聞到這個味道。
馮永敏:它的清香味在食材當中與眾不同。你聞一下。
記者:我覺得沒有清香味,有點酸有點臭這個味。
馮永敏:你可能是第一次。
記者:有點反胃現在。
不僅記者覺得難聞,就連常年進山的大姐們也聞不習慣。
記者:你覺得它什么味。
村民:不舒服,口水多的很。
村民:有點沖,有點沖鼻子,有點刺鼻子的味道。
記者拿著這個挖出來的黑鉆石在昆明的街頭隨機訪問,答案讓人哭笑不得。
游客:紅糖味。
游客:聞不出來。
游客:感覺有點甜甜的。
游客:有點像松子的味道。
游客:我也形容不出來。
游客:很像荷爾蒙的味道。
看來,這個東西的味道還真不算是特別好,可它做成的菜品,是世界頂級美食。1公斤最貴的時候能賣5000多元錢,馮永敏靠著這種有獨特味道的黑鉆石,最多一年能賺2000萬元錢左右,他到底是怎么發現它的價值呢?
馮永敏曾是云南省永勝縣大山里的一名教師,對大山里的東西無所不知。
可是有一天,山里來了一幫專家,找馮永敏進山當向導,要找的東西連他都沒有聽說過。
馮永敏:在我的想象中,覺得這就是一個像核桃又不像核桃,就是一個果實。
一連找了好幾天,翻遍附近所有的大山,都沒有找到。
直到有一天在更遠的深山里,專家們在一棵松樹周圍查看了半天,趴在樹旁邊,邊聞邊挖。
他們不停地把土塊捏碎,找到了一個黑煤球似的東西。
馮永敏:發現了,看到他們非常興奮,挖起來一個你看我看。
他們找了3天后,終于挖出來的這個東西就是松露。松露,學名塊菌,是世界頂級美食,品質好的黑松露,在歐洲一公斤可以賣到數千歐元。在國內松露的價格也是在連年上漲,可以說是一克松露一克金。
經銷商:最近兩年每一年松露價格成交價在原來的基礎上上浮30%到40%。
這個發現震驚了馮永敏,當時他一個月工資才200多元錢。沒有想到這小小的一塊,比他一個月的工資還要高。
專家走的那天傍晚,悄悄告訴了他一些尋找松露的辦法。
馮永敏:他們跟我說如果你掌握了這個技術,你就是了不起的萬元戶。
第二天同一時間,馮永敏一個人偷偷的上山,按照專家發現松露的地點,一次就挖一麻袋,拿到市場上一下子就賣了5萬多元錢。
馮永敏:對我來說五萬多元錢是巨大的天文數字了,當時手是抖的,拿到那個錢。
那個時候,知道松露的人并不多。馮永敏感覺找到了金疙瘩一樣,恨不能一下子就成為大富翁。
可要想靠松露發財,并沒有那么簡單。松露平常都生長在深山,藏于地下5至40公分處,無根無葉,表面沒有任何痕跡,俗稱沒娘果。
專家到底告訴了馮永敏什么辦法呢?
馮永敏:我們先找到這個石頭,發現有石灰石的地方,這個石頭就是對它土壤酸堿性起到較好的調配作用。然后我們一看松針落向哪里,找到這個菌絲,我們的信心就足了,一定會在這邊就有松露了。
可是,這個辦法只能在這片松林里適用。對于不了解的山形,想要找到松露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專家們教給了他另一個妙招。
這天早上,馮永敏帶來了另一個好朋友,就是這頭母豬。
馮永敏:我們帶著豬上山了。
記者:為什么帶頭豬上山?
馮永敏:豬是我們找松露的好幫手。
他告訴記者,歐洲最早找松露就是求教的它。
跟昨天的那位朋友相比,這個朋友看起來一點也不訓練有素,
記者:你不拴繩子,它跑了怎么辦?
馮永敏:沒事,它不會跑的多遠。
可豬剛放上山就瘋跑沒影了。
馮永敏:它聞到嗅覺,已經上去了。
記者:跟著豬找,這豬都找不到了。
馮永敏:這個,你跑不贏它。
直到到了一塊空地,豬便慢了下來。
記者:我看見它了,它停下來了。
記者:它能找得找嗎?一直在這里轉。
馮永敏:沒有松露的地方它就走的快了。有松露的地方它就走的慢了。
這位豬朋友還真的找到了松露,可沒想到這個沒被訓練過的豬,根本不受控制,一個不留神,就把剛找到的松露給吃了。
記者:走開。它生氣了。
記者:快點快點,從它嘴里搶食物也是非常困難。
記者:松露我還沒看見,就全被它吃了。
馮永敏:全吃了,全吃了,搶不到。
記者:就這一個了。
馮永敏:就這一個還被它咬了一半。
這頭豬一口就把1000多元錢的松露吃進了肚子里。從沒有聞到過松露的味道的它,到底是怎么找到的呢?
記者:它為什么一下子就能聞到這個味?一二十公分它都能聞到?
馮永敏:在母豬發情的時候,就不用教,它就自動會拱出來,因為(松露)當中含有就是荷爾蒙當中的雄性激素。
因此,松露就多了一個特別接地氣的名字,叫豬拱菌。
馮永敏發現了松露的商機后,一開始就是用豬來找松露?韶i直接把他萬元戶的夢想給吃進了肚子里。
馮永敏決定要找一個更聰明的朋友來幫他實現大富翁的夢想。
馮永敏找到了嗅覺更加靈敏的狗,結果,拉上山一試,狗是百般的不樂意,一顆松露都沒有找到。
想要讓狗乖乖聽話來找松露,一定要先訓練它。
記者:它叫什么?
馮永敏:蒂姆。
記者:那平時怎么訓練它?
馮永敏:先讓它聞松露,聞到它已經習慣成自然,只要它一聞到,一臥下,絕對是有松露的。
馮永敏:現在訓練有素的狗比豬還要厲害。
記者:是嗎,讓我來試試,蒂姆這有個松露,你聞一下,它一聞松露就臥下了。來讓我試一下。蒂姆站起來。
記者:它完全不聽我的話。這只狗訓練好久了是嗎?
馮永敏:兩年零三個月了。
訓練松露狗,一開始要讓它先叼球聽指揮。
記者:咱倆拔河,你是要和我拔河嗎?怎么它才能松口,它不聽話。
訓狗員:說吐。
記者:說吐它就吐了,吐,吃,吐,吐。
訓練到一定階段,就要將球換成松露。最后,帶著訓練好的狗上山,那是一找一個準。
一條松露犬至少需要訓練半年以上。現在正是豐收的季節,想要靠狗朋友賺大錢是不現實的。馮永敏又想出了一個多賺錢的好辦法。
在每一座山附近,都有熟悉這座山地形地貌的人。
他們都是身懷絕技的高手,一人一天至少能挖出價值五六千元錢的松露。這當中有一位奇人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他的傳說在當地流傳了10多年,外面的人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馮永敏:顧大哥,你到了。
松露獵人:到了。
馮永敏:來來來,上來。他是我們的松露獵人,這個山哪里有松露,他一看就知道。
記者:哪有松露這山上你都知道嗎?
松露獵人:知道。
記者:那你帶我們找找看看。
松露獵人:可以。
記者:可以,好,走。
傳說中的奇人就是這位顧大哥,10多年間他火眼金睛看中的地方,必有松露。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訣呢?
記者:這有松露嗎?
松露獵人:應該是會出的。
記者:那是什么東西。
馮永敏:就是蟲子了。這個蟲子還可以吃。
記者:好惡心。這還能吃?
馮永敏:能吃。它就吃松露了。
記者:這個吃松露啊?
馮永敏:這個吃松露。
記者:好嚇人。
馮永敏:很厲害。
記者:你別往我身邊拿,我好害怕。
記者:那就證明這里有松露。
馮永敏:有,這里還要刨一下。
說著說著,突然另一邊有了情況,記者趕忙轉過去看。
記者:這個挖的是什么?
記者:土瓜?
村民:土瓜,水土的土,土瓜。
記者:這要真是松露就值錢了,這么大。大哥白激動一場,激動的帽子都摘了。
看來,今天能否挖到松露,還得指望顧大哥。
松露獵人:找一個了。
記者:找著一個,真找著一個。這個就是是嗎?
馮永敏:找到了。
記者:又找著一個。
馮永敏:又找到一個。
記者:真的真的真的,我都看不出來這是松露。您找的真準。這一會功夫我們就挖了5個,您太準了眼神。
記者:你這挖松露都有什么訣竅啊?你怎么知道這就有松露?你怎么知道這就有松露?
松露獵人:看地形就會出的。
記者:這什么地形啊?
松露獵人:這些又耐潮,又擋陽,這種它不長草的地方就會出了。
記者:它就一定有松露?
松露獵人:一定會出。
松露剛從泥土里挖出來,長得像土塊一樣,難以分辨。所以挖松露的姿勢很重要。
記者:挖這個東西就要跪著挖?
松露獵人:不跪著就望不見。
記者:不跪著就看不清了。
記者:看我們一會功夫,我們就挖了將近10個。
松露被喻為餐桌上的黑鉆石,剛剛挖出來的這些松露,到底能賣多少錢?
記者:這松露怎么樣?
馮永敏:這個是優質品。所以這一段時間全部都成熟了,隨便打開就是黑的。
記者:這打開就是黑的。這都成熟了是嗎。
那哪種是不好的?這有不好的嗎?
馮永敏:蟲眼多的價格就低了。三個以下的蟲眼就可能降價。
記者:三個以下的蟲眼沒事,超過三個以上的蟲眼就要掉價。
顧大哥手里這一把沒有蟲眼的松露就能賣將近1000多元錢。
記者:您一天能挖多少個。
松露獵人:最低四五斤。
記者:挖這么多能賣多少錢?
松露獵人:四五萬嘛
記者:您大概一年挖多長時間?
松露獵人:挖個個把月。
在成熟期采摘的松露,個頭越大價格越高,400克大小的一顆就能賣到1萬多元錢。
但是挖松露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稍有不慎就會絕產,巨大的財富將不復存在。
馮永敏:要把新的松針拿起來(蓋回去)。
記者:為什么要給它蓋回去?
馮永敏:這是恢復植被。它明年在這里生長的情況就比較好。
記者:那如果沒有給它恢復?
馮永敏:沒有恢復,暴露在外面的菌絲就死了,就什么都采不到了。所以像我們這顆確實是一個小金山一樣,可以連年在這里采,所以不要人為的破壞。
采集松露的松樹林,距離村子有幾十公里的山路。午飯就靠隨身帶的紅薯,干餅和泡面來解決。
雖然是風餐露宿,但是面湯里配上一點新鮮的松露,吃起來也是格外的香。
記者:忙一天,咱們都累的,忙一天就吃點這個就行。
馮永敏:這個就比較算可口了
松露獵人:削上兩片,味道就變了。
記者:辛辛苦苦挖一上午舍得這么吃?
松露獵人:挖破的自己吃了。
馮永敏:大的就舍不得吃了,小的就吃了。
松露獵人:反正它都是一樣的味道。
記者:這湯是什么味道?
松露獵人:香味。
記者:什么香味?看的我都流口水。
松露獵人:雞湯的香味。
記者:我聞聞,讓我聞聞,我嘗一口了。果然這個味道就變了,就不是咱們普通面條的味了。有一點點蘑菇湯帶一點點雞湯的味道了,我再挑點松露出來。感覺口感是脆脆的是嗎。
馮永敏:吃了下午就干勁足了,還要繼續挖。
村民們的收獲一年比一年好,馮永敏的松露遠銷國際,他的財富開始爆發。
馮永敏:每年的產值可以達到1000萬以上,所以比干什么都強。
馮永敏的野心越來越大,2008年,他看中了國內市場的空白,在昆明連開3家松露專賣店,不僅一顆也沒有賣出去,3個月賠了300多萬元錢。
因為,不僅很多昆明人沒有見過松露,就連當地菜市場都沒的賣。
記者:您見過這個東西嗎?
街采:不認識
街采:不知道。
記者:您菜市場沒賣過這個東西嗎?
街采:沒有賣過
記者:那我切一塊給您嘗一嘗吧
街采:我不吃
記者:為什么不吃?
街采:看上去就不敢吃
街采:不知道的東西敢吃嗎?不敢吃。
面對這種情況,馮永敏就把松露煮好直接送給客人們品嘗。沒想到,客人們愛上了這口,半年就賺回了600多萬元錢。到2010年,年銷售額突破800萬元錢。
但是,他不知道危機正在慢慢靠近。
馮永敏:當時覺得很難受那種心情,可能我的松露夢徹底破了這種感受。
松露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到來年的3月份才長成熟,心急賺錢的村民在5,6月份就開始采挖。由于方法不得當,所以被采后的松露一年幾乎就絕產了。
專家:這實際上對資源極大浪費,一個是采集過早,第二個采集方法太粗暴太簡單。對地被、植被的破壞那是難以估計的。
不僅如此,未成熟的松露品質更是差,價格也越來越低。
專家:我們實際上中國的松露在國際市場價格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馮永敏店里的松露眼看就要斷貨了,他決定要人工種植松露。可這個想法,所有人都認為實現不了。
因為,2010年之前,國內幾乎沒有大規模人工種植松露的先例。
專家:日常生活中,采取普通的方法去種植那是不可能的。
果不其然,馮永敏僅僅一年的時間就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大約1000多萬元錢,但松露一顆也沒有種出來。自此,馮永敏就消失了。
一個多月后,消失的馮永敏終于回來了,他開始每天忙著種盆栽松樹。他說這一顆顆的小樹苗可以讓他絕地翻身。(畫面要上盆栽松樹的特寫)
現場:可以說,種好一棵樹種,就是等于建了一個小金庫,如果連片種植,可以說真正的金山銀山。
原來,馮永敏從專家那里了解到,松露的名字里有一個松字,就是因為它常長在松樹周圍,松樹是讓松露活下去的不二之選。
不過松樹卻可以和很多菌類共生,既可以是松露,也可以和其它菌類,只要雜菌一出現,松露的菌根就長不出來了。
但2015年,馮永敏想出的這種辦法,不僅成功解決這個問題,還重新點燃了他的松露夢。
馮永敏:種上去,像這株只要三年,就可以在大山上就可以挖到松露了。連續可以結到50年以上。
不僅如此,野生松露的財富還被他繼續開掘。
松露的賞味期限極其短暫,最多一個星期就會爛掉。
為此,馮永敏開發了松露水餃,以196元錢一公斤的價格賣到了昆明附近的農家樂。
除了水餃,馮永敏還結合當地的蟲子宴,推出松露特色菜品。一年穩定增收800多萬元錢。
2016年,馮永敏引進了松露的冷凍保鮮技術,挖出來的新鮮松露在這個冷庫至少可以保存2年以上,還陸續開發了13項關于松露的專利,2017,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錢左右,在云南省的松露行業拔得頭籌。
其實,馮永敏花這么大力氣人工種植松露,不光是為了賺錢,也因為滅絕式地開采,讓他痛心疾首。
他想用人工種植的方式改善生態的破壞,又能讓大家都享用到這種美食。2018年,馮永敏還準備投資1個億,建立松露觀光園和博物館,讓中國的松露走上國際。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合理開放利用,是新時代的要求。馮永敏正是明白這一點,所以搭上人力財力也要實現松露的人工化種植,他這樣的財富會更長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