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7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本報見習記者 李鵬
他沒上過學,但給村民講起黨的政策來明白透徹;他曾是放羊娃,現在是黨的十九大代表、仁歐村黨支部書記;他的家庭曾經一貧如洗,現在他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他叫尼瑪石曲,他的經歷詮釋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仁歐村位于西藏南木林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河谷交錯地帶的貧困村。尼瑪石曲放過羊、修過牛糞爐子、干過電焊工……2011年,他當選了村委會主任,奮力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提起他,村民們交口稱贊“亞古都”。
一組數據,可以體現他的付出
從2011年到2017年,仁歐村人均收入由不足2000元增加到9000多元,村集體經濟從幾乎為零到上百萬元;3年來,貧困人口減少200余人,貧困發生率降至不足10%。這些變化離不開尼瑪石曲的努力。
2011年,尼瑪石曲走馬上任村委會主任,擺在面前的是個爛攤子,壯勞力360多人常年外出務工,村子破敗、沒有人氣,人多地少、傳統農業生產效益低下。
尼瑪石曲把目光投向了休閑旅游,并立下軍令狀:“錢是集體的,虧了算我自己的”。于是,南木林生態平措林建起來了,生意也出乎意料的火熱,年實現收入20多萬元,這樣村集體有了“第一桶金”。村里成立合作社,向縣城學校、五保中心出售糌粑、菜籽油、面粉等,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數十萬元!2011年前全村1個做生意、搞副業的都沒有,現在除了合作社、村林卡,做工程、跑運輸、修電器的有40多人。”尼瑪石曲說。
一種信念,支撐著他努力前行
沒上過學的尼瑪石曲漢語并不流利,但面對記者的采訪,他卻字正腔圓地說出:“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告訴記者,“沒有鄉親們的幫助,我小時候都不知道怎么熬過來的!
從2004年,尼瑪石曲的事業開始起步,擁有了自己的小施工隊,他的反哺生涯也就此開始。給村里施工大多是半修半送:剛開始3年就修了3座小橋,18個柱子是他捐贈的,在塔中村施工他免費給村民修了5公里的路,在白瑪當村、崗巴村修水庫,給每個村送了2000多元的木頭?吹矫兹绱逍W快成危房了,自己掏了幾萬元維修,看到仁歐村百姓過河出行不便,還是他出資修建了仁歐村小橋……周邊鄉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見證了他的反哺。點滴小事無關能力大小、本事多少,在于心中人民分量重、鄉親情誼深。
仁歐村商品房就在縣城主干道,面積也不小,每年才收5萬元租金,這是村里以“內部價”優先租給了村里的貧困戶。在他的幫助下,全村10多個貧困戶依靠村集體商品房做起了生意,脫了貧?粗迕駛円粋個脫了貧,尼瑪石曲也深感欣慰,對2020年全面脫貧信心滿滿:“總書記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只要愿意干,幸福生活就在向你招手。”
一個夢想,他要把它變為現實
他有一個夢想——把仁歐村建成西藏的“華西村”。夢想起源于3年前的一次華西村之行,市里統一組織村干部到華西村參觀學習了一個星期,這次華西村之行給尼瑪石曲留下深刻印象;氐酱謇铮查_始深入思考仁歐村的發展,必須靠產業支撐,統一規劃:青稞、小麥、油菜產量有限,已基本加工轉化,沒有太大增長空間,發展蜂蜜產業,尋求新的增長點;小麥、青稞種植較多,要調整,配合養蜂,種植油菜,也可打造鄉村游景觀,他開始在心中勾勒他的華西夢。
碰到上級部門,尼瑪石曲逮到機會就向領導描述他的“華西夢”;在村民中,他也一直在鼓勁,“別看華西村那么厲害,之前條件比咱仁歐村還差。十六年前我還是個放羊娃,七年前我還不是村干部,看看這幾年仁歐村的變化,在黨的領導下沒有什么干不成的”。尼瑪石曲正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前行。依托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也由于他四處努力描繪的“華西夢”,仁歐村“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全村整體向縣城靠攏,重新規劃了村文化廣場、村集體加工廠、新建村居、新建道路、村養殖場。通過統一規劃,不僅讓人居環境更美,生活更便利,而且能夠換取更大發展空間。通過良種推廣、成立合作社、農產品加工、養蜂、發展鄉村旅游,農牧產業得到發展,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人人有事干,戶戶有錢賺,吃住不用愁,生病不用怕,上學不用憂,這是尼瑪石曲和仁歐村鄉親們的共同目標。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