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17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橫溪街道新楊社區的西瓜種植戶們正在大棚內進行瓜苗田間管理。 周世成 攝
近日,長江南京江寧區段岸線景觀綠化提升工程現場,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翻地挖土、栽植樹苗、鋪種草坪,為長江岸線添綠增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在疫情防控期間,緊盯農時,不誤農事,扎實做好春耕生產各項工作,為穩產保供和增加農民收入貢獻力量。
疫情防控 織起健康“防護網”
農村點多、線長、面廣,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為此,江寧區組織工作隊員有序開展摸排外來人員、防疫卡點值守、宣傳防疫知識等工作,為廣大農民織起了健康“防護網”。
“眼下,我們將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有機結合,確保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江寧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春耕大忙開始后,局、街道、社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農戶一起投身春耕生產。區里還專門抽調24名農技專家、業務骨干組成6支穩產保供和行業安全指導組,對10個街道6家蔬菜基地、7家畜禽水產養殖場、1家育秧中心等進行實地調研,協調解決農民生產中的難題。
橫溪街道西瓜種植面積5.5萬畝,年總產值近5億元,享有“西瓜之鄉”的美譽。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街道今年對75萬株小蘭西瓜發苗方式進行了調整,由原來外地育苗公司直接發放給農戶,改成了本地大戶定時、定點、分批次向散戶發放,保證農戶在不聚集的情況下,能按時領苗、及時移栽。對于西瓜基地用工短缺問題,街道一方面安排專人聯系務工人員,一方面大力組織周邊農戶幫工幫產。街道每天還向瓜農發放口罩、手套等防護物品,并為大家測量體溫,做好防護工作。
“疫情確實降低了生產效率,但好在農時農事都沒耽誤,瓜苗移栽、長勢都很正常!”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穩產保供 守好市民“菜籃子”
“看我這菜長得多好,每天在市場上都很暢銷!”記者來到江寧區祿口街道志清農產品合作社時,蔬菜種植戶趙志清正在大棚里摘菜,棚內的生菜、菠菜一片盎然。
在宇煊家庭農場,負責人丁清正忙著給小麥施用拔節肥。看著長勢旺盛的麥苗,他笑著說:“今年應該又是一個豐收年!”
抓好春耕生產、促進穩產保供,江寧區不遺余力。全區儲備各類肥料0.8萬噸、水稻種子750噸、農藥30多噸,農資供應充足,價格平穩;已組織各類農機裝備2000余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601臺、植保無人機30臺,全力保障春耕生產;動物疫病防控、行業安全等各項工作平穩有序;萬頭豬場已完成選址;5家蛋雞場40萬羽存欄單日產蛋20噸;水產放養面積約7.5萬畝,湖熟省級“四大家魚”和青蝦良種場預計可繁育魚苗3億尾、青蝦苗1萬斤。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江寧區積極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充實市場供應。截至目前,全區120家農業龍頭企業、949家農民合作社、888家家庭農場、1480戶種養殖大戶已全部復工。
遠程服務 開啟春耕“新模式”
今年植樹節期間,江寧區開展了網上“萬人植萬樹——阻擊疫情,守護生態江寧”活動,僅3月12日當天,“網上植樹”量就達10萬+。疫情發生后,為減少農技人員近距離指導農戶春耕帶來交叉感染風險,江寧區充分利用微信、QQ、農技耘APP等現代信息手段,搭建網上交流平臺,并號召農戶加入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微信群,農技人員每天在微信群內推送農業生產信息,遠程指導農戶科學春耕。
江寧區秣陵街道元山社區的施茂榮是百合花種植大戶,他的家庭農場已成為南京最大的百合花種植基地,每年生產百合花52萬支。“我家百合花一般5月初上市,所以現在正是田管的關鍵時期。如何給大棚通風,如何防病,多長時間施一次肥,區里的農技專家都在網上教我們。雖然沒有直接面對面,但我們學起來也很方便!”施茂榮說。
從種到銷搭乘信息化“快車”,江寧區今年的春耕生產別樣精彩。據了解,為拓寬疫情期間農產品銷售渠道,江寧區積極搭建農產品網絡直銷平臺。從2月中旬起,江寧區開展了“文明實踐齊心防控,愛心助農送菜到家”活動,市民網上下單,基地通過快遞或直送方式,將新鮮農產品直接配送到家。據統計,一個月來,平臺共接受咨詢5993次,完成銷售3.5萬單,總金額596萬元。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