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13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網
戴上口罩、做好消毒、縫紉機“噠噠噠”動起來……在接到復工通知后,李梅3月11日一早就回到她“久違”的崗位,經她加工的產品將遠銷海外。
在云南省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箱包制作扶貧車間,100多平方米的生產廠房寬敞明亮,整齊分布著5條生產線,其中3條線已實現復工,30余名員工均佩戴口罩,在各自崗位上熟練操作著機器。
31歲的李梅是魯甸縣桃源鄉拖姑村村民。去年9月,聽說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引進一批扶貧車間,此前做小本生意的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
“剛開始基礎差,培訓人員每一道程序都認真教我們。”李梅一邊操作縫紉機一邊說,很快,她就成了這個扶貧車間的一員。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魯甸縣積極招商引資,在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套建設標準化廠房扶貧車間6萬平方米,引進各類扶貧車間,優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主動吸納當地有就業意愿但難以外出務工的勞動力進廠。
如今,李梅和丈夫都在魯甸縣工作,兩個孩子在當地上小學。她說,現在每天騎電動車10來分鐘就能上下班,既能照顧孩子,也有穩定收入。“每個月工資在2000元左右。”
扶貧車間負責人劉雙良告訴記者,廠里的員工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車間穩步推進復工復產。“90余名工人已有三分之一返崗。”
近期,云南著力推動扶貧車間有序復工,讓更多的貧困群眾返崗就業。
在云南省會澤縣鐘屏街道木城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55歲的搬遷戶陳發金已經回到棒球加工扶貧車間。
陳發金是會澤縣金鐘街道溫泉村村民,得益于當地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去年全家走出了大山,住進80多平方米的新房,如今走幾分鐘路就可以來上班。他感慨地說:“比起以前在山溝溝里種地,現在的生活好多了。”
為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木城社區圍繞市場需求、產業發展和貧困勞動力實際需要,積極開展定向式、訂單式、定崗式技能培訓,多舉措拓寬就業渠道,其中扶貧車間已吸納近千人就業。
手工藝品編織、電子配件加工、服裝及箱包制作……扶貧車間正奏響“復工曲”。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顯示,目前全省已有1400多個扶貧車間實現復工。
這幾天,陳發金每天能夠加工15個左右的棒球。他笑著說:“有活干,我們心里就踏實。”
相關標簽:云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