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13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開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的通知。通知明確,2020年啟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分批支持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首批支持50個左右,支持期限暫定為2020—2022年。
資料圖:2019年11月15日,南京江寧秋收圖。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通知明確了建設目標,即支持建成一批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形態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空間布局由“平面分布”轉型為“集群發展”,主體關系由“同質競爭”轉變為“合作共贏”,形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使之成為實施鄉村振興的新支撐、農業轉型發展的新亮點和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載體。
通知明確了以下五類建設內容:
加強優勢特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立足市場需求、資源稟賦、生態條件和現有基礎,提升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生產水平,打造標準化的“原料車間”。加強優良品種選育和推廣,優化品種結構。推廣適應性廣、實用性強的綠色技術模式,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
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營銷。支持農產品倉儲保鮮、烘干、分級、包裝等初加工,推動產地型冷庫及預冷設施建設,引導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促進農產品綜合開發利用,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推動創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商標,建立順暢的營銷體系,確保產業增值增效。
健全農業產業經營組織體系。發揮龍頭企業在開拓市場、品牌營銷等方面的優勢。發揮農民合作社在生產組織、農資采購、技術指導等方面的優勢,支持發展訂單農業。發揮家庭農場、農戶在家庭經營生產方面的優勢,支持其參與組織化生產。推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形成差異化競爭、功能互補的良好格局。
強化先進要素集聚支撐。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對接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產業集聚。搭建市場信息服務平臺,引導建立行業協會、信息網站等,實現服務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互惠共享。
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將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的重要目標,帶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讓農民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培育一批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做實利益聯結。鼓勵各地推廣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形式,構建互惠互利、多方共贏的長效機制。
通知明確,2020年啟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分批支持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首批支持50個左右,支持期限暫定為2020—2022年。
通知明確,中央財政對批準建設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進行適當補助。支持各省圍繞基地建設、機種機收、倉儲保鮮、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現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全產業鏈建設,促進提升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水平。資金支持要圍繞產業集群要求,聚焦重點區域,突出關鍵環節,不得面面俱到,不得撒胡椒面,不允許按縣市平均分配,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使用按照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執行,鼓勵創新資金使用方式,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貸款貼息、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相關主體給予支持,不得將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簡單直接投入經營主體。
通知提出了建設要求,主要支持省域內基礎好、規模大、有特色、比較優勢顯著的重點產業。各省申報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應將其主導產業落實到具體品種類別,不得籠統地將水果、畜禽、水產等綜合性行業作為主導產業。申報實施集群建設的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原則上需符合以下要求: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的優勢產業,以省政府或省政府辦公廳文件出臺了指導意見或發展規劃,符合國家相關產業規劃;產業基礎較好,種(養)規模大,有較強的加工轉化能力,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并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已初步形成集中連片發展格局;產業經營主體活躍,有多家省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較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度參與。
此外,通知還明確,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采取競爭性申報的方式,并明確了申報程序:由部級下達申報指標,省級編報建設方案,部級差額考評確定,部級公開公示名單。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