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1-07 作者:佚名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冬日的董志塬,寒風凜凜,田野里一片蕭條,但在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后官寨鎮路堡村的設施大棚里,卻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整齊擺放的菌棒上,長滿了朵朵鮮嫩、肥厚、飽滿的蘑菇,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
眼下正是蘑菇生產的高峰期,村民王煥林正和家人忙著采摘蘑菇。“這茬蘑菇產量不錯,最近每天都能摘500—1000斤,銷售額在1000—2500元……”王煥林聊起自己的“致富經”有說不完的話。
王煥林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十多年前,他得知種植蘑菇效益可觀后,果斷調整種植結構,先后投資建設5座溫室大棚,發展起蘑菇種植產業。
“蘑菇一年四季都能種植,菌種種下去一個多月后開始長出蘑菇,夏季采摘周期大概2—3個月,冬季4個月左右。” 王煥林向記者算起了“收入賬”: 一座大棚可以放置1萬袋菌棒,每棚年總產量2萬多斤,5座大棚輪番種植,可年產蘑菇十多萬斤, 總產值在20萬—30多萬元,除去成本,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上。
同樣,在后官寨鎮王嶺村、彭原鎮鄢旗坳村、肖金鎮米王村、張莊村等地,設施大棚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種植戶們忙著育苗、管理、采摘各類果蔬。
在供給側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西峰區聚焦“產業上水平”這篇大文章,將農村產業發展的重點放在了瓜菜產業上,按照“科學規劃、分類實施、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思路,大力發展特色設施瓜菜。積極發揮基地示范引領作用,由鄉鎮牽頭、村組實施、區瓜菜辦技術支持,整體推進全區基礎設施建設,圍繞“一園三川”設施蔬菜基地,建成肖金設施蔬菜基地、紙坊西甜瓜基地和脫坳西甜瓜基地,顯勝蒲河、彭原鄢旗坳、什社武川等11個設施瓜菜示范點。
同時,西峰區圍繞瓜菜產業,招引龍頭企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招引白銀今日陽光生態農牧有限責任公司落戶西峰,依托肖金設施蔬菜基地內現有的日光溫室、農宅、田園、土地等資源,打造“肖金幸福小鎮”田園綜合體,帶動建辦了20多個瓜菜生產協會和合作社。并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契機,依托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吸納農戶以土地、勞力、資金等方式入股,發展訂單種植,把群眾聚在瓜菜產業鏈上,實現穩定增收。
彭原鎮五郎鋪村依托村“兩委”班子帶頭成立的慶陽豐果果畜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動員周邊173戶農戶以土地、資金、勞務、技術等多種形式入股,栽種1200畝蘋果樹,連續3年在果園套種辣椒,今年共套種200余畝,收入十幾萬元。
“入股合作社,不僅可以領到分紅,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掙錢,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五郎鋪村貧困戶賈長福說。
為了提高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西峰區還加大瓜菜新品種引進推廣力度,加快生產技術更新,大力開展技術培訓,抽調技術骨干成立技術組巡回指導,深入田間地頭,巡回指導集約育苗、溫室搭建、田間管理等工作。定期組織專技人員、教授專家定期赴各鄉鎮進行技術講解。今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2期、田間實訓8期,受訓人數達3045人次,培育瓜菜科技示范戶100戶。今年全區種植各類瓜菜6.28萬畝,瓜菜總產量預計達到9.5萬噸,產值2.01億元,農民人均瓜菜收入達到1530元。
相關標簽:西峰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