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紅鈴番木瓜是廣州市果科所以穗中紅48號作母本,馬來紅作父本,通過雜交選育而成的大中果型番木瓜品種。2003年以來經我所引進示范證明,該品種,具有矮桿、早結、豐產、紅肉的特點,其宜果宜蔬的品質及清甜淡花香的口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已成為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番木瓜新品種。
1特征特性
紅鈴番木瓜植株矮壯,株高一般為130~150cm;莖干灰綠,較細而韌;葉呈掌狀缺刻,互生,葉片大,葉色濃綠,缺刻多而略淺;節間短,植株緊湊,葉柄短而粗。營養生長期短,冬播春植始蕾期約40~50天,花期早,坐果早,始收期180~190天,花性穩定,兩性株果紡錘形,雌性株果橢圓形,單株當年平均產量27~35個。單果重1.2~2.6kg,果肉紅色,肉質嫩滑清甜,具淡淡花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0.36%,坐果高度25cm左右。有較強的抗風和抗病能力,適應性強,高產穩產。
2栽培技術
2.1育苗先將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再用1%小蘇打溶液浸2~3小時,浸后撈起瀝干。然后用菌克毒克(2%寧南霉素)100~200倍拌種并用濕布包好,保濕放于33~35℃下催芽。2~3天外種皮露白時即可播種。一般采用營養杯育苗,每杯播1粒種子,播種不宜過深,出苗后要培土、保濕。在長出2~3片葉時,噴福佑靈300倍,減少淋水,促根深扎及防止徒長。4葉期開始施薄肥或噴葉面肥綠芬威1號,5~6葉期可開始煉苗。苗高10~12cm左右即可移苗。壯苗的標準是:矮壯,葉片齊全、濃綠,無病蟲害。廣東中南部地區一般采用冬播(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春種(3月底前)。
2.2整地定植移植前整好地,挖好排灌溝。整地時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kg、過磷酸鈣15kg。春植一般株行距2.3m×1.6m,每畝種180株。定植時整株植下,剝除營養杯時盡量不要弄松杯泥,防止傷根,淋透定根水,并做到不露根,忌積水。
2.3土肥水管理在定植后10~15天開始薄施促長肥,由稀至濃。在現蕾前后要及時重施催花肥,供花芽形成等需要,仍以氮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另外,缺硼地區還應在花期每株加施2~10g硼砂以防瘤狀病發生。進入盛花坐果期,要增施較重的肥,以滿足基部果實發育和頂部開花坐果的需要。注意加施有機肥,如漚熟的花生麩或雞糞肥,有利于提高果實品質。在生長盛期和膨朵期需要較多的水分,一般以淋水為主。若采用灌水時,最好早晚排灌,忌留積水。同時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濕潤。果實進入始收期,應注意防止毛溝水位過高,通常除干旱要施跑馬水外,毛溝積水要排清,同時毛溝深度要有60~70cm,利于降低地下水,避免水位過高而引起爛根。
2.4果園管理紅鈴番木瓜葉腋處會有側芽發生,要及時摘除,每一葉腋通常可留2~3個果,單株平均留25~35個左右,其余的花果全部疏去,以利養分集中滿足早期果實發育需要。蔬果宜在晴天午后進行。木瓜的生長過程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除草、培土。也可用稻草覆蓋木瓜樹頭周圍,起到保濕和阻隔雜草生長的作用。在應用化學除草時,可選用農達或克蕪蹤除草劑。番木瓜對許多除草劑較敏感,建議使用前先作小區試驗再大面積應用。在臺風季節還應注意防風,及時用木、竹支撐加固。
3病蟲害防治
紅鈴番木瓜在栽培中,病害主要有環斑花葉病、炭疽病、白粉病;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白粉虱。
3.1木瓜環斑花葉病發病初期在莖葉脈及嫩葉的支脈間出現水漬斑,隨后在嫩葉上出現黃綠相間或深綠與淺綠相間的花葉癥狀,在感病果實表皮也出現水漬狀圓斑。目前,花葉病的防治主要在于早期控制。定期噴藥滅蚜蟲、白粉虱,在蚜蟲遷飛高峰,特別是在干旱季節要及時檢查噴藥,防止傳播木瓜花葉病毒。果園周圍蚜蟲喜歡棲息的雜草,應注意清除。另一方面加強排灌管理,防止積水爛根,病毒從根部入侵。另外,種植時不要過密,以防植株之間相互摩擦造成傳染。在苗期和發病初期可用250~350倍菌克毒克(2%寧南霉素)連噴3次,每隔7~10天噴1次,也可對水300倍灌根,可有效控制或推遲環斑花葉病的發生。
3.2炭疽病紅鈴番木瓜在接近成熟及成熟時易感染炭疽病,造成爛果。因此,一定要適時采果,避免過熟采果。采果盡量輕放,以防弄傷果實,造成病害的侵入。采果前2周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可起到控制和防護作用。
3.3蟲害紅鈴番木瓜常見的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白粉虱等,造成葉片變黃,且蚜蟲及白粉虱還是番木瓜環斑花葉病病毒的傳毒媒介。因此,要經常檢查植株,發現蟲害及時防治,可用15%達螨靈防治紅蜘蛛,10%蚜虱凈防治蚜蟲、白粉虱,效果很好。
4適時采收
紅鈴番木瓜成熟時,果端略現橙紅色條斑(三點紅)即可采收。提早及時采收,還可以促進樹頂果實營養供給,提高產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