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蘆薈斑點病是嚴重影響蘆薈生長及品質的一種細菌性病害,其發生可導致蘆薈減產或絕收。通過幾年觀察及實踐,研究人員基本掌握了其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1、發生條件
該病在任何蘆薈品種上都可發生,各品種視抵抗能力大小而不同。當氣溫連續2小時低于20℃時,多數蘆薈品種植株代謝受阻,抵抗力下降,帶菌葉片局部產生病斑;當氣溫低于15℃連續2天以上,葉片發病率占葉片總數的50%;當氣溫低于12℃時,葉片發病率占葉片總數的67%,連續一個星期氣溫為8~10℃時,葉片布滿病斑。露地栽培或有霜害發生的地區發病率更高。另外臺風、多霧天氣、冰雹、雨水集中、晝夜溫差在1O℃條件下也可引發此病和擴大蔓延。
2、發病癥狀及發病規律
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水絲狀病斑,后發展成近圓形黑褐色病斑,個別病斑邊緣呈放射狀,周圍有黃色或黃黑色暈圈。發病后期,病斑上有許多黑褐色顆粒,葉表下陷,葉肉喪失利用價值。
條件適宜時,該病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借風雨及澆水傳播,并形成多次侵染。
3、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根據在元江品比試驗結果:最易感染病斑的品種是華蘆薈,依次為元江蘆薈、木立蘆薈、庫拉索蘆薈、皂質蘆薈。因此選用抗病且利用率高的庫拉索、元江蘆薈種植最佳。
(2)種苗消毒及土壤清理。對新引進種苗必須經過消毒處理,一般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泡5~10分鐘,晾干即可種植。對已發病且較嚴重病株,可整株挖出并深埋,并對發病區土壤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消毒,間地種植。
(3)加強田間管理。在種植期間確保蘆薈生長最低溫度8℃,同時減少和控制病源。采取獨壟種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在施足底肥前提下,增施微肥,如0.1%磷酸二氫鉀、0.1%代森鋅等,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同時做好田間排水工作,防止田塊積水。在霜凍期間,用薰煙法提高溫度。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可減少或抑制病害發生和蔓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