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5-25 作者:佚名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要當就當‘領頭雁’,把群眾領富,把支部建強,把村莊變美,把產業園做大,這是我的奮斗目標。”5月20日,在河南寶豐縣張八橋鎮姚店鋪香菇種植園內,該村黨支部書記徐桂玲說。
時下,大部分農民正忙于收割小麥,而在張八橋鎮姚店鋪村的香菇種植合作社,一群農民正在香菇園內忙活兒,有的在摘香菇,有的在分揀、包裝香菇。不遠處,是等待拉香菇的貨車。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有成就感。”徐桂玲是這個香菇園的“老板”,也是該村的黨支部書記。近年來,姚店鋪村按照‘選能人強班子、定制度促規范、發展集體經濟富村民’的工作思路,大力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先后實行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和‘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加強對黨員的黨章、法律法規、政策、服務意識教育培訓,提高了全體黨員的整體素質。
徐桂玲早年有大棚種植經驗,為選好項目,她多次帶領村支部成員去外地考察,組織種植戶到先進地區“取經”,回村后反復在大棚里探索試種,經過多番探索,終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香菇種植經驗。為了讓更多的農戶加入,她將傳統的“公司+農戶”模式轉變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同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出合作社中長期發展規劃,主動為入社的香菇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引進菌種、對接市場等全方位服務,周到的服務吸引了本村和周邊村48戶農戶的參與,讓這些農民也賺到了錢。
“俺村現有150畝的香菇種植園區,專業技術人員3名,園區內現有70座出菇大棚,12座養菌大棚,生長旺盛期日產香菇8000斤,現在每個大棚年純收入可達3.5萬元。”徐桂玲自豪地說。
姚店鋪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只是張八橋鎮積極響應縣委提出的“翻篇清零從頭干,二次創業再出發”號召的一個縮影。農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近年來,張八橋鎮黨委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注重“頭雁工程”建設,創造條件讓各村黨支部書記外出學習,拓寬他們的視野,指導各村從農業向三產融合轉型。
張八橋鎮計劃以“旅游+商業”模式,以姚店鋪村為中心,發展大型食用菌研發、生產、加工、銷售、旅游一體化運作體系,帶動鎮北部甚至全鎮高質量發展。“今年計劃再流轉900多畝土地扶持姚店鋪村繼續擴大香菇種植規模,大棚全部建成后,年產鮮香菇可達12000噸。”張八橋鎮黨委書記尚宏鑫說。
相關標簽:寶豐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