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4-30 作者:佚名 來源:重慶日報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的成色,也是衡量各地鄉村振興成效的一桿標尺。
近年來,南岸區廣陽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著力推動“一區一基地”(銀湖片區、回龍橋基地)農旅融合發展,鄉村呈現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景象。
2019年,廣陽鎮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0天,森林覆蓋率40%,農業產值達7000余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7萬元,同比增長6.5%,蹚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小康路,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為鄉村振興和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農旅融合 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這些枇杷5月就上市了,這幾天我們可是忙得很哦。”4月21日,在南岸區廣陽鎮回龍橋村的一片枇杷林里,村民代連琦正在一顆一顆地為枇杷“抹芽”,修剪掉多的枝芽,確保最后10多天里,枇杷養分充足。
多年前,回龍橋村依托退耕還林栽種上了成片的枇杷,但由于管理不善、市場波動等原因,當地的枇杷一度出現產量低、銷難的問題。
為了讓當地的枇杷產業重獲新生,近年來,廣陽鎮一方面加大技術指導力度,依托專家大院每月定期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另一方面,依托毗鄰主城區的區域優勢,加快農旅融合的綠色發展步伐,每年舉辦廣陽枇杷采摘季,使“廣回枇杷”逐漸叫響了品牌,形成了以回龍橋村為核心,延伸至大佛、塘坎、銀湖等村、總面積近4000畝的主城區最大枇杷產業基地。
在2019年的廣陽枇杷采摘季上,“廣回枇杷”就吸引游客25萬余人次,共銷售枇杷230萬公斤,枇杷最高單價為80元/公斤,枇杷產業產值達到6800余萬元,還帶動農家樂收益450萬元,其他農產品收益20萬元。
“去年,因為我的枇杷品質好,被評為了‘枇杷王’。”代連琦說,今年又是一個枇杷的豐收年,靠著家里的3.5畝枇杷,預計可收入10萬元以上,“這幾天閑暇時,我就開始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發布信息,聯系老顧客,通過線上銷售等形式,將疫情對枇杷銷售的影響降到最低,現在都已經預定出去50箱咯。”代連琦高興地說。
實際上,除了枇杷外,按照農旅融合的發展路子,廣陽鎮鄉村產業振興正在持續發力,帶動了“潘青桃”、櫻桃、漁業等產業快速崛起。
位于大佛村、面積近600余畝的廣陽鎮宏同生態園,主要種植青桃、櫻桃、果桑、李子等水果,其中“潘青桃”面積近300畝。從2018年起,當地開始舉辦廣陽鎮潘青桃采摘文化節,吸引了大批游人前往,使其逐漸成為一個集生態種植、采摘體驗、休閑娛樂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我們還有500畝的櫻桃、上千畝的油菜花,這些成規模的農業產業都與鄉村旅游形成了融合發展之勢,為帶動當地群眾持續增收、共奔小康打下了基礎。”廣陽鎮相關負責人說道。
厚植生態底色 鄉村處處是景
鄉村振興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在廣陽鎮看來,鄉村的生態振興是關鍵的一環,其不僅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讓美麗生態變成“搖錢樹”、田園風光成為“聚寶盆”的重要舉措。
為此,廣陽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大力推動農村生態和人居環境的改善,厚植鄉村綠色發展的基底,逐步實現了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再到“處處美”的嬗變。
銀湖村位于廣陽鎮東南部,背靠明月山麓,交通條件便利,繞城高速從北向南橫貫該村全境,銀湖水庫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其上,是重慶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莊。
近年來,為了改善當地的農村人居環境,廣陽鎮充分發揮銀湖村美麗宜居村莊項目1期輻射帶動效應,啟動了“銀湖片區”的“美麗庭院”建設和農村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在2018年實施整治100戶庭院基礎上,2019年,又對桂花灣居民點的100戶庭院進行了整體打造,推進2千米污水主干管、4千米二三級污水管網和處理能力150m3/d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整治后,村民房屋外的庭院幾乎個個大變樣,有個庭院的瓷磚花臺變身為龍舟樣式的仿木種植池,其中種植的各類鄉土植物,極具美觀性和鄉村氣息;一些庭院的不銹鋼欄桿,被改造為生態自然的仿木樁,原有花池瓷磚貼面改造為仿木貼面,更加自然生態。
甚至由碎石堆砌的圍墻也很大有不同,里面鑲入了龍舟文化元素——水波紋作為圍墻的裝飾元素;一些庭院還建起了生態景墻,透露出濃濃的鄉村文化氣息;路邊的護欄,也改為了老條石和樹干組合,極具生態美觀性和安全實用性。
2019年,一位業主就看中了銀湖村整治后的優美環境,與7、8戶農戶合伙,開起了“銀月湖畔之愚樂坊”農家樂。近段時間,隨著春天的到來,這個位于銀湖水庫旁的農家樂,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休閑玩耍,10多個房間一直供不應求。
而廣陽鎮推動農村生態和人居環境改善的努力不止于此。2019年,大佛寺20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交付使用,回龍橋村800平方米沿江觀景平臺順利完工,新增太陽能路燈226盞,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32公里,完成改廁96戶。
同時,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累計完成農村三格化糞池改造1683戶;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清理沿岸垃圾30余噸,拆除砂石加工廠5個;完成農村“四旁”植樹項目100畝、農田林網和特色經濟林改造項目1600畝、宜林荒山及無立木林地造林項目500畝,栽種樹木46200余株。
“可以說,現在的廣陽鎮的鄉村,是處處綠意盎然,風景如畫,這讓我們下一步發展更有信心,我們將積極融入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建設,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旅融合發展,有序實施銀湖村美麗宜居村莊Ⅱ期項目建設和農村污水管網改造工程,以廣回枇杷、潘青桃、廣陽滴燒等特色農業產業品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使廣陽鎮綠色發展之路進一步走深走實。”廣陽鎮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標簽:南岸區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