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4-2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旋耕機打碎平整田地,無人植保機空中盤旋,村民扛著播種器來回穿梭……四月對于種糧人而言是一年的關鍵期,湖南沅江市群紅村青年農民曹威正帶領著合作社60多名農戶忙碌田間,搶抓農時“一刻不得閑”。
“今年受疫情影響,水稻種植由單季改為雙季,時間短任務重,村民都卯足了勁要把耽擱的時間搶回來!辈芡f,合作社全員統一部署協同作戰,將如期達成早稻種植的階段性目標。
從種到收實行統一管理,實現規;、科學化種田,是曹威“搶時間”的關鍵。五年前返鄉種田,他帶領村民成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跳出“各自為戰、分散發展”的傳統思維,依托產業整合資源共同發展。
“自家的地合作社一起種,每天在田間管理有180元(人民幣,下同)工錢補貼,還管三餐飯!68歲的姚壽保是群紅村的貧困戶,去年在水稻種植合作社工作拿到了1.4萬元工酬。“加入合作社,讓我們種田少操心多賺錢。”
農民合作社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類型之一。對比傳統農戶或小農戶,農民合作社成員以農民為主體,具有合作互助、管理民主等特點,幫助小農戶克服勢單力薄、分散經營的不足,解決農業生產中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劃算的事情,讓小農戶“抱團發展”共闖大市場。
“農民合作社是激活農村資源要素的重要平臺。”湖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袁正喬說,農民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形成集聚效應,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2019年,湖南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發展到4.79萬戶、10.5萬個,分別增長23%、7.6%。
湖南懷化市鶴城區仇家村的郭德孝對合作社“抱團發展”深有感觸。過去在村里組織下,他曾經外出學習香菇種植技術,但因為單打獨斗缺少資金,產業一直發展不起來,一家人日子過得艱辛,2014年還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6年,在扶貧工作隊幫扶下,由郭德孝牽頭、村里142戶43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加入的德效瓜果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郭德孝出技術,村民有土地、勞動力,“抱團發展”的合作社第二年年產值就達100余萬元,幫助不少村民摘掉“貧困帽”。
“我們基地的香菇基本不愁銷路,有時貨還沒發出,定金就已打到賬上了。”眼下,郭德孝正忙著指導村民做好下一季大棚香菇的生產,如今合作社一年出菇量達50萬斤,產值超過250萬元!敖衲旰献魃邕要擴大規模,讓更多鄉親吃上‘產業飯’!
農民合作社引領越來越多小農戶邁向大農業。中國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底,中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220.7萬家,輻射帶動全中國近一半的農戶,且普通農戶分別占農民合作社成員的98.2%和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的91.2%。此外,農民合作社產業類型日趨多樣,并由種養業向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旅游農業和服務業延伸。
“農民合作社在有關法律制度和支持政策的保障激勵下快速發展,成為農民群眾的組織者、鄉村資源要素的激活者、鄉村產業發展的引領者。”袁正喬表示,農民合作社合作內容不斷豐富,服務能力持續增強,成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中堅力量。
相關標簽:湖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