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11 作者:佚名 來源:華龍網
3月10日,春和日麗,重慶市大足區中敖鎮三橋村田間地頭,50多位杜村民正在田間忙碌勞作,收獲地里的莪術。
試種莪術
“這是我兩年前從浙江省引進莪術來試種的,在農技人員精心指導、管護下,長勢非常好,現在可以收獲了。”當天,正在田間來回穿梭的種植業主吳小龍高興地說,“初步估計每畝產量在5000斤左右,按照質量不等的每斤2至4元計算,每畝銷售收入應該在1萬元左右,總收入可望達到100多萬元。”
據悉,莪術是一種中藥材,也叫青姜、黑心姜、姜黃等。為多年生宿根草本,生長于野生林蔭下。莪術有很多醫用價值,主治“氣血凝滯,心腹脹痛,癥瘕,積聚,宿食不消,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塊根稱“綠絲郁金”,有行氣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現在的藥品有莪術栓、莪術油軟膏、莪術醇注射液等。
2009年至今,吳小龍先后在外多年經營。一個偶然機會,他聽說莪術醫藥價值較高,用于行氣破血,消積止痛,肝脾腫大,血瘀閉經。而且浙江省中藥材企業需要大量莪術作為中藥材原料,生產治療癌癥的醫藥產品,出口美國、歐盟等市場。為此,他在浙江考察后,心想,既然莪術作為中藥材原料,市場需求量大,而家鄉重慶大足區,也有大量的土地和農村剩余勞動力,何不引種莪術回家鄉試種。
說干就干,2018年初,吳小龍市場考察完畢后,千方百計籌資,在當地干部的支持下,通過流轉群眾土地,他先后在三橋村、觀圣村流轉土地200余畝,種植莪術。
精心管護
“莪術對生態環境要求比較嚴格,適宜種植區域狹窄。像種植的產地福建、廣東、廣西地區等地,由于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特別是這些地方的土壤上層疏松肥沃、下層是緊密砂壤土,因此適合種植。”吳小龍說,“而我們大足是丘陵地帶,家鄉流轉的土地,有的還是荒地,土地很板結。”
吳小龍到浙江莪術種場現場觀摩、學習,了解了它的種植、生長習性后,決定從改良土壤開始。于是他在土地翻耕除草,運用油枯、雞糞,中敖當地菌場廢棄的菌類等農家肥料腐熟后,拋灑土地來改良土壤,增強肥力。改良土壤后,為保證莪術種植質量,該項目基地從整地、育種、栽種、施肥、排灌等各環節都安排專業人員指導,指導農民和貧困戶科學種植、管理莪術。
“如莪術出苗前,需要保持土壤濕潤。出苗那幾天遇到干旱,就及時組織人員向溝內澆水,澆水后也要及時松土除草。”談及開始種植的艱辛,吳小龍記憶猶新,“雨水多的時候,又經及時排水防澇,防止積水爛根。”如今,通過這兩年的田間實踐摸索,吳小龍對莪術的種植技術、管護方法已了然于胸。
村民增收
莪術的引進種植,為當地村民100名村民帶來了福音。三橋村蔣朝秀,自己的2畝多土地流轉后,在每年收入1400元土地流轉費后,還利用空閑時間,在種植基地從事除草、施肥等農活,每天收入60元,每月達到1000元左右。貧困戶唐治芳,在自己的兩個女兒出嫁后,一個人在家。以前由于沒有其他收入,導致生活貧困。這兩年也通過在基地務工,每月收入達到了1000多元。
“下一步,還將擴大莪術的種植面積,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吳小龍信心滿滿地表示。
相關標簽:重慶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