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1-03 作者:佚名 來源:華龍網
王永洪脫貧后寫的心得體會
王永洪脫貧后寫的心得體會
“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上進、貪玩好耍、好吃懶做,靠國家政府扶持,富人也會變窮人……”這段文字摘自重慶市武隆區和順鎮海螺村的王永洪所寫的心得體會。在該村第一書記鄭強的帶領下,原來的“空殼村”變成產業村,貧困戶轉變思想觀念,依靠技術脫貧,全村沿著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道闊步前進。
激發內生動力
原來的貧困戶大變樣
“外墻勾縫要慢工出細活,縫隙大的地方用石頭塞,水泥勾線要有線條感……”近日,鄭強早早驅車來到海螺村法治示范點的施工現場,指導施工。
在大元小組,兩位泥水工正在負責該村廖家大院法制墻的施工,其中一位精神抖擻、頭戴安全帽的男子就是王永洪。“我的兒子因為離婚情緒失落,有段時間得過且過,他現在的變化全要感謝政府幫扶啊!”提到王永洪的變化,他的母親陳官碧深有感觸地說。
2015年前,王永洪幾乎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本就性格內向的他因為離婚,心情極度失落。鄭強得知后,經常找他聊天,但是他對村干部很排斥,態度也不好。“問他對養殖感興趣還是對種植感興趣,他都是很不情愿地支吾一聲,然后就不說話了。”鄭強說。
鄭強通過觀察發現,王永洪學東西很快。考慮到他以前在貴州工地打過工,鄭強就讓王永洪學習泥水匠技術,村里誰家要做外墻等,就介紹給他做。慢慢地,王永洪也感受到村干部對他的幫扶,自從做了泥水匠工作后,不僅收入不愁了,他還主動修好自家門前的爛路。
王永洪獲得的證書
今年4月,鄭強了解到有助推貧困戶就業的“雨露技工”技能培訓,就鼓勵王永洪去報名學習。王永洪對此十分感興趣,在母親和村干部的鼓勵下,經過一個月的學習,王永洪不僅取得汽車美容專業結業證書,還獲得“優秀學員”稱號。
“從王永洪寫的心得體會能看出來,曾經的挫折并不代表永遠的失敗,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需要慢慢引導。”鄭強說。
“空殼村”變產業村
村民收入提高
“這是我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扶貧超市,集餐飲和超市一體化,利用村里人氣回升的勢頭,吸引村里在外發展得好的商人回鄉盤活集體經濟。2019年,我們就創收3萬元。”鄭強說,原來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的“空殼村”已變成如今的產業村,群眾收入提高了,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目前海螺村實現一戶一產業,全村60%以上的貧困戶在2019年發展的養殖業中獲利,其中20%的貧困戶養殖山羊20只以上,享受政策獎勵補貼均達到5000元,其中60%以上的貧困戶2019年人均收入破萬元。
余友高(左)和老伴放山羊
75歲的余友高夫婦,兒女都不在身邊,老兩口屬于典型的留守老人,無經濟來源。雖然2017年已脫貧,但是老人經常生病,有返貧的風險。鄭強發現這一情況后,今年初動員余友高的兒子出部分錢給父母發展養殖業。余友高自己也拿出所有積蓄,湊齊買了23只羊羔、5頭牛,在家里發展養殖業。目前,部分山羊和肉牛已經出欄,家庭純收入超過15000元。“全靠黨的好政策喲!明年我還要喂羊子,娃兒也經常回來看我,我們老兩口也不孤單了。”余友高笑呵呵地說。
鄭強(左一)指導村民發展產業
在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方面,鄭強帶領村干部和黨員代表,先后到云南和南川等地學習中藥材種植,到涪陵白濤考察黑山羊養殖,還組織貧困戶到武隆羊角鎮學習。王永洪就是在外出學習回來后,思想徹底發生改變,自力更生修路、砌堡坎、改廁所,還自發地寫下脫貧的心得體會。
如今,在海螺村,人們干事創業的熱情高漲,充分體現出自己干、政府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強大動力。
相關標簽:重慶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