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9-28 作者:佚名 來源:央廣網河南分網
碩果飄香正九月,山鄉掛滿“致富果”。9月25日,在河南省南召縣白土崗鎮柳樹溝村20多畝晚秋黃梨喜獲豐收,一個個渾圓的金燦燦的梨果掛滿枝頭,不時有游客到梨園品嘗、購買脆甜的鮮梨,共同感受豐收的喜悅。
“我家種的5畝晚秋黃梨,果實多、個頭大、果型好,像這樣大的一個梨能有一斤多,預計今年能收入1.5萬元。”梨園主人焦青軍手中捧著碩大的黃金梨,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同樣,在南召縣小店鄉小空山有機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高大的冷庫旁,10多名當地群眾正在把黃金梨裝箱。
“我們的黃金梨今年大獲豐收,采用線上銷售,現在己經預訂一空,這一單200箱發往深圳,價值2萬多元!,該合作社理事長李鵬說,“像這樣拳頭大黃金梨一個能賣到12元,現在的已經銷售了120多萬元,預計全年能達到300萬元!
該合作社流轉350畝土地,嚴格按照有機標準種植黃金梨,全部通過中國有機食品認證,并獲得2019年中國國際(上海)有機食品博覽會優質產品獎。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發揮技術優勢,帶動周邊群眾,按照有機種植標準發展黃金梨種植50多畝。同時,帶動周邊村30多戶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年人均增收6000元。
近年來,南召縣發揮生態優勢,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要求,探索實施“林+N”產業扶貧模式,采取龍頭帶動、大戶經營、入股分紅、務工收益等措施,引導山區群眾和貧困戶發展以硬質鮮桃、晚秋黃梨、薄皮核桃、軟籽石榴等為主的高效林果業,建立林果種植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種下“搖錢樹”,收獲“致富果”。據統計,全縣林果基地14萬畝,年產值1000多萬元,林果專業村21個,林果業合作社26家,帶動貧困戶1800余戶,年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要想富,多種樹”。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語,已成為南召山區農民脫貧真經和致富秘訣。該縣云陽鎮唐莊村曾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該鎮通過政策傾斜、典型引路、能人帶動等措施,動員扶持群眾發展優質品種桃,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成為遠近聞名的林果專業村。目前,唐莊村共發展桃樹3500畝,人均年收入凈增8000元。該縣太山廟鄉羅漢村群眾種植的晚秋黃梨,個頭碩大、果型圓潤、口感甜津,成熟季節吸引外地客商蜂擁而至。目前,形成以太山廟鄉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6個鄉鎮規;N植晚秋黃梨4600畝,畝均效益12000元。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