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9-04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經過全面防沙治沙和大規模國土綠化,寧夏鹽池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縣植被覆蓋率達到71%。 (資料圖片)
寧夏鹽池縣寧鑫生態有機牧場養殖的精品鹽池灘羊。 本報記者 許 凌攝
如今的鹽池縣生態優美,群眾生活環境舒適。 (資料圖片)
鹽池縣防沙治沙成效顯著。上世紀90年代,年均揚沙天氣近百天,截至2018年底,全年揚沙天氣僅七八天。 (資料圖片)
鹽池縣位于寧夏東部、陜甘寧內蒙古4省區交界地帶,“西北門戶、關中要沖”。走進這個革命老區和六盤山連片貧困地區,記者發現,這里的生態建設、脫貧攻堅、富民產業等都有了長足發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寧夏鹽池縣總面積8522.2平方公里,總人口17.2萬人,為革命老區和六盤山連片貧困地區。2018年,經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第三方評估考核,鹽池以綜合貧困發生率0.66%、群眾認可度97.71%的優異成績,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寧夏西海固區域率先脫貧摘帽縣。
戈壁深處“綠”從何來
“鹽池70年滄桑巨變,生態環境的脫胎換骨最為重要。沒有草原的綠,哪有產業的新、百姓日子的好?”寧夏鹽池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增吉說。
上世紀90年代,鹽池縣生態已極其脆弱,全縣植被覆蓋率只有13%,年均揚沙天氣近百天,防沙、治沙成為擺在鹽池人面前的一件大事。
2002年,縣里決定全面啟動封山禁牧,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進行人工造林,開展草原補獎、封育修復……5年后,鹽池生態上了一個新臺階,植被覆蓋率達到55%。
在位于鹽池東部的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吳宏說:“保護區成立十多年來,我們共完成濕地恢復清淤148公頃,修建水源補充渠道21.8千米,累計完成封山(沙)育林1.2萬公頃,撫育更新6333.4公頃,退耕還林2520.1公頃,有害生物防治2.5萬公頃。荒漠草原—濕地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恢復。”
在寧夏鹽池毛烏素沙地生態系統國家定點觀測研究站,縣自然資源局林政辦主任王建宏介紹:“這就是沙泉灣,它既是國家級觀測站,又是鹽池生態變遷的‘微縮公園’。你們看,遠處那個裸露的沙丘是我們特意留下的標本,這片荒漠10年前就是那樣荒涼。”而在近處,記者順著坡勢往下看,樟子松綠化帶、云杉木混交帶以及沙柳、檸條、花棒、揚紫等生態植被依次排開。
草青青,花滿地,綠滿坡。如今,鹽池的生態環境已從“最愁”的沙窩窩變成“最亮”的風景線。截至2018年底,全縣植被覆蓋率達到71%,草原產草量由10年前的每畝48千克提高到147千克,全年揚沙天氣僅七八天。
羊產業提質增效
“脫貧靠產業。”鹽池縣委書記滑志敏說。
鹽池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特色,孕育了“鹽池灘羊”這一稀缺的地方綿羊品種。鹽池縣農牧局局長曹軍說,盡管鹽池養羊已有幾百年歷史,可是不成規模、沒有品牌。為了扭轉這一局面,鹽池縣集中在3個方面發力,大力發展灘羊產業。
產融結合。通過中民投牽頭,政府參與引導,建立中民融鹽擔保公司,實施精準放貸,先后為全縣8146戶建檔貧困戶發放各類貸款5.4億元;標準化養殖。近3年整合相關項目資金近2.5億元,累計建成標準棚圈3.3萬座,組建灘羊基礎母羊核心群32萬只,灘羊種公羊1萬只,培育標準化灘羊養殖場40個;規模發展。截至2018年,全縣羊飼養量317萬只,其中灘羊年出欄量180萬只,建成規模養殖園區326個,300只以上規模養殖戶近3000戶,灘羊主體呈現“企業+規模養殖園區(場)+養殖戶”的結構,規模養殖比例近60%。
盡管鹽池灘羊品質一流,然而很長時間農戶都不愿意養。為什么?
原來,鹽池灘羊的特點是長著一個大尾巴,小則3斤至4斤重,大則5斤或6斤重。牧農將灘羊拿到集市上賣,商販按斤論價,都要刨去羊尾巴的重量,讓牧農蒙受損失。
但是鹽池灘羊味道鮮美,深受市場歡迎。一方面是市場的消費需求,一方面是牧農的增收渴望。如何解決牧農不愿養灘羊的問題?
“數字化管理能解決這個問題!”寧夏溯源灘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濤說。他們咨詢農牧專家、跑遍大小科技信息公司,成功開發出“智慧灘羊云平臺”。如今,溯源公司生產出來的灘羊有了“身份證”,消費者通過手機掃二維碼即可溯源。
數字化管理確保了消費者吃上正宗灘羊,更保護了牧農利益。
七里莊村村民高鵬海家幾代人都靠養羊為生。“以前一只8個月出欄灘羊的價格是400元左右,2016年達到800元,2018年已經超過1000元。溯源羊實行保價保收,不愁賣,價格也穩定。”
經過寧鑫生態有機牧場的超聲波霧化噴霧消毒間,記者走進養殖區。只見每個整潔的羊舍門前都有一個造型可愛的小牌子,上面寫著羊的品種、年齡、產地、免疫日期、生長周期、存欄數量、飼料種類配比。
如何讓鹽池灘羊成為羊中極品?“對傳統飼養實施一場革命!”鹽池縣寧鑫生態有機牧場負責人馮歡說,主要是科學管理、應用生態學理念和標準化飼養模式。
隨著鹽池灘羊名氣越來越大,全方位銷售網絡建設也同步進行。在執行統一品牌、統一飼料、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等“六統一”的基礎上,“公司+農戶+協會”成為鹽池主打的銷售網絡,目前鹽池灘羊集團下屬4個子公司、33家關聯企業和103個灘羊協會。同時,鹽池灘羊進入全國40個大中城市,鹽池灘羊地理證明商標授權企業66家,在全國開設銷售點226個。
金融扶貧因勢“創新”
“金融扶貧也要創新。”鹽池縣脫貧辦副主任周桂琳說,2006年寧夏全面啟動國家“互助資金”扶貧工程,2012年,寧夏在西部率先實施“千村信貸”工程。周桂琳說,貧困戶要致富,生產資金是剛性需求。其中有兩個瓶頸難以突破:一是信譽擔保,二是財產抵押。2013年,鹽池縣創新性實施“小額信貸”社區互助模式。
曾記畔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國告訴記者:“縣惠民小額信貸公司在曾記畔村試點,創新運作小額貸聯保新機制,即互助資金不再‘打卡到戶’,而是將這筆錢集中起來作為擔保資金,在對貧困戶免擔保免抵押的前提下,將放大10倍的貸款批給互助社,再由互助社向農戶發放貸款。”
小額貸的新模式被多家龍頭企業看好。中民融鹽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白學鑫說:“自2015年開始,鹽池縣政府財政拿出5000萬元、中民投入股2.5億元,公司用這3億元的擔保基金,撬動了銀行10億元的信貸資金,使得全縣97個行政村的幾萬農戶灘羊養殖規模化發展。”
此外,鹽池縣農村信用社2015年推出“扶農卡”金融扶貧業務,采用“631”授信系統模式,向貧困戶發放“扶農卡”。“將貧困戶的誠信度比由原來的10%提高到60%,家庭收入占30%、家庭財產占10%,大大降低了貧困戶的貸款門檻。”鹽池縣農村信用社主任武占強說。
針對金融機構風險隱患,鹽池縣在資金捆綁、金融聯動形成的政、銀、企、社、民聯合推動“五位一體”扶貧格局的基礎上,再次創新性地推出“保險扶貧”,即鹽池向各銀行整合財政和多種扶貧項目資金8000萬元作為特色優勢產業風險補償金、扶貧小額信貸風險擔保基金和扶貧產業助貸金。有了這種風險補償合作機制作保證,一方面,銀行可以按1∶10的比例提供扶貧小額貸款,另一方面,如發生重大災病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能償還的,由風險補償金和銀行按7∶3的比例分擔。“有了這個風險防控體系,農戶和金融機構都有了發展的積極性。僅2018年,全縣就新增扶貧小額信貸6.67億元,發放村級互助資金2.22億元,全年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貼息1810萬元。”鹽池縣縣長戴培吉說。
相關標簽:寧夏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