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鴨疫巴氏桿菌病是幼鴨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敗血性傳染病,以全身漿膜面發生纖維素性炎癥為特征,故又叫鴨傳染性漿膜炎、鴨敗血病。
1.病原本病病原為鴨疫巴氏桿菌。
2.流行特點主要發生于2~7周齡以下的雛鴨。雞、鵝有一定的抵抗力。飼養管理不良及其他應激因素都能促使本病發生與流行。發病鴨群常并發大腸桿菌病。本病可通過呼吸道感染,經皮膚尤其是鴨蹼傷口感染,以及通過飼料與飲水傳染。本病無明顯的季節性,但以春、冬寒冷季節發病較多。
3.臨床臨狀潛伏期1~3天,有時可達1周。病鴨眼鼻分泌物增多,周圍羽毛黏濕,咳嗽,噴嚏。排黃綠色稀糞。2~4周齡的雛鴨;杷,縮頸,不愿走動,擁擠成堆。4~6周齡中的中雛,多兩腿軟弱,不能站立或站起時全身發抖,瀕死期出現神經失調癥狀,頻頻點頭或頭頸左右擺動,身體后翻或倒向一側,掙扎時不停地煽動兩翅、后蹬兩腿。少數慢性病例,頭頸歪斜,轉圈跑動,進食困難,逐漸消瘦死亡。疫病流行過后,鴨群生長發育參差不齊。
4.解剖病理改變本病最有特征性的病變是廣泛性的纖維素性炎癥,其中以纖維心包炎、纖維性肝周炎及纖維素氣囊炎最明顯。心包膜被覆著淡黃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囊內充滿黃白絮狀物與淡黃色滲出液。肝表面常被有一層淡黃色或黃白色的纖維性膜。氣囊混濁增厚,有黃色干酪樣顆料。肝脾腫大,脾呈斑駁狀紅灰色。腦膜及腦實質的血管擴張、瘀血。慢性病例常見脛跖關節及跗關節腫脹,切開見關節液增多。少數輸卵管內有干酪樣滲出物。
5.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解剖病理改變可做出初步診斷。
6.預防本病預防主要是嚴格檢疫,不從疫區引進種蛋、種鴨,防止病原傳入。加強飼養管理,避免擁擠、受寒、淋雨、曝曬等不良因素的影響,注意衛生與消毒制度。鴨舍及運動場內的糞便應及時清除,并用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消毒。選用I型菌株制成福爾馬林滅活菌苗,對1周齡雛鴨做2次皮下接種免疫,保護率為86.7%。油佐劑滅活苗1次皮下免疫,效果更好。
7.治療可用青毒素與鏈霉素聯合肌肉注射。潔霉素、慶大霉素、復方磺胺5-甲氧嘧啶等都可應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