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為海水魚網箱養殖提供良好的水質環境1.重新調整養殖網箱的布局根據產量計劃確定養殖網箱的規模。通過當地政府組織,科技人員闡明養殖網箱合理布局的科學道理,廣泛動員養殖戶按比例拆減70%的現有網箱,并根據(NY/T5061-2002)《無公害食品大黃魚養殖技術規范》標準,進行重新布局。2.加強網箱區環境的日常保護(1)每個養殖區網箱連續養殖兩年后,應統一收上擋流裝置及網箱,休養3~6個月。(2)根據放置網箱地點的淺與深,養殖4~5年后,可在預留的空閑海區內移動網箱位置。并對原網箱點的底質進行清理,以利底質生態環境的修復。(3)網箱區的環境衛生:一是漁排上的人糞尿等生活污水、廢棄物、殘餌、垃圾、病死魚、油污等應收集上岸進行無害化處理。二是換洗網箱應在彩條布箱內消毒后沖洗,并把沖洗網箱的污水進行收集和處理。三是漁排外圍要有防油污設施。3.推廣魚、貝、藻間養的生態養殖模式在留足網箱之間的通道和周邊空間的前提下,采用海水魚網箱、貝類、藻類養殖區間隔布局。貝類可濾食水體中懸浮的殘餌顆粒和浮游植物而生長良好,并使海水變得清潔;藻類可吸收魚類和貝類排放的氮、磷而生長良好,且藻類光合作用產生的氧,可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量,保證魚、貝生命活動需要,促進魚、貝類產生的污染物的氧化,還可生產出優質貝、藻產品。如此在網箱區一帶形成一個互利互補的良性生態群落,既提高海區養殖效率,又可以改善海區生態環境。4.使用優質、適口人工配合顆粒飼料并適量投喂優質、適口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能夠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餌料系數,減少殘餌量。應以優質的浮性人工配合飼料代替鮮雜魚肉投喂,既可保護水產資源,又可減少殘餌對網箱養殖區的污染。二、為海水魚網箱養殖提供種質優良與體質健壯的苗種1.苗種的種質要求使用原種或經選育的生長快、個體大的良種親魚;中國農業網改變目前由于濫用小個體親魚進行近親繁殖,造成海水魚養殖種類個體小型化、抗病力下降和性成熟提前等種質退化現象。2.苗種的體質要求推廣低密度生態式培育,大黃魚全長2厘米魚苗的出苗量宜控制在每立方米5000尾以下(其他海水魚養殖種類還要更低些),做到育苗階段不用藥或少用藥,魚苗生長快、活力好、無病害,成活率高。網箱養殖的海水魚魚種放養密度應適當,不是密度越大越好。在網箱區水較深、布局合理、水流暢通和水質良好條件下,養殖的大黃魚可按每平方米單產105公斤或每立方米單產15公斤、成活率90%的計劃,以及魚種和養成魚的規格來投放魚種。三、病害的防控目前網箱養殖海水魚的主要疾病是由病毒性、細菌性、寄生性、敵害生物、餌料引起的及其他引起的。防治魚病,應以防為主。1.苗種檢疫(1)苗種的調運或投放前要進行檢驗、檢疫,防止病原體帶入。(2)有病的苗種應在原地進行治療、處理,痊愈并殺滅了傳染性病原后才能調運與投放,從源頭上切斷病原傳播。2.病害防治綜合措施(1)推廣使用魚類疫苗,以減少養殖用藥。(2)選購抗病力強的苗種。(3)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病、死魚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丟棄入海,以防疫病傳播。(4)魚種先消毒,后投放。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