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菌學名Alternariaamaranthi(PK.)Venkat
寄主作物莧菜。
病害診斷主要為害葉片。葉片發病,初時產生水浸狀褐色小斑點,擴展后病斑圓形、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小5-10毫米,淡褐色或灰褐色。有時病斑可見不太明顯的隱約輪紋,濕度大時病斑兩面均生有淡黑色霉狀物。發病嚴重時,病斑相連成片,致使葉片局部或整葉干枯。
致病菌為莧黑斑鏈孢霉。分生孢子梗單生或2-7根束生,褐色,頂端色淡,不分枝或偶有分枝,多數正直,或有時具膝狀曲屈,有2-6個隔膜。分生孢子單生,倒棒形,褐色,嘴喙稍長,色淡而近無色。孢身具3-9個橫隔膜,0-5個縱隔膜,隔膜處有縊縮。嘴喙由孢身逐漸變細,有0-2個橫隔膜。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引起侵染而發病。田間病株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萌發產生芽管從氣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反復進行再侵染。溫、濕度條件適宜時,病菌十幾個小時即可完成侵入,經5-7天潛育期而發病,病害在田間擴展蔓延很快。病菌10-33℃均可發育,發育最適溫度18-23℃,要求85%以上相對濕度。因此,高濕、多雨、氣溫溫和時,易于發病。
防治措施(1)整平土地,密度適宜,及時間苗,適時采收。(2)施足有機肥,及時追肥。重施速效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科學灌水,注意雨后排水。(3)發病重地,與非寄主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4)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并深翻土壤。(5)藥劑防治,應在發病初期及時噴布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4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利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