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主要病害的發生特點
1.辣椒疫病此病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生,根、莖、葉、果實都可發病。移栽期該病傳播快、易感染,會造成大片死苗,連作田較重。育苗期、大田苗期、成株期易被侵染發病,一般高溫雨季,或大雨后天氣突然轉晴,氣溫急劇上升,病害易流行。
2.辣椒細菌性斑點病俗稱“落葉瘟”,常引起早期大量落葉、落花、落果,影響產量。在長期的高溫高濕條件下,葉片上的病斑不形成瘡痂,而是迅速擴展為葉緣焦枯或在葉片上形成許多小斑點,之后引起葉片大量脫落。通常6月始發,7―8月高溫多雨季節多發且蔓延快,9月后氣溫下降發病減少或停止。
3.辣椒白粉病引起辣椒葉片干枯、早落,嚴重時全株落盡。此病一般在葉背面形成白粉狀霉層,正面出現淺黃色斑。在氣溫適宜,相對濕度低的情況下發病重,且發病率高,對產量影響較大。
4.辣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特別是成熟果實。嚴重時,會造成果實大量腐爛,對產量影響極大。高溫多雨,田間濕度大,氮肥過多,均會加重此病發生。
防治措施
1.病毒病防治:首選藥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1.5%植病靈乳劑,也可選用5%菌毒清水劑、0.5%抗毒劑1號水劑、病毒必克等。
2.疫病防治:首選藥劑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2.2%普力克水劑,也可選擇甲霜銅、乙磷鋁、代森錳鋅等。
3.用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多菌靈可濕性微粒粉劑防治細菌性斑點病。并兼治白粉病、炭疽病、葉枯病、枯萎病、瘡痂病、根腐病等。
4.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處理土壤,可有效控制立枯病、早疫病、辣椒疫病、褐斑病、葉枯病、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
各生育期防治技術
1.種子處理:種子用55℃溫水浸種10分鐘或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后,用10%磷酸三鈉浸種10分鐘可有效殺滅種子內部及種子表面的病毒和病菌,減少初侵染病源。
2.育苗床土處理:苗床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0%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8克處理苗床面,可有效殺滅土壤中土傳病害病原物,預防疫病,兼防炭疽病、根腐病等。處理方法:藥劑、細土拌勻,苗床澆水下滲后,拌藥細土三分之二撒于苗床面,三分之一撒于播種種子蓋土后的床面。
3.苗床期病害預防:在種子處理、育苗床土處理和防治好傳毒蚜蟲的基礎上,從5葉期開始用1.5%植病靈乳劑800倍液噴灑椒苗,間隔10~15天再潑澆1次,能有效地預防病毒病。在移栽前2~5天噴1次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能很好地預防立枯病等。
4.大田病害防治:
(1)朝天椒移栽大田成活后,用1.5%植病靈乳劑800倍液噴灑椒苗,間隔10―15天再施用1次,可有效預防病毒病。4―6月蚜蟲遷飛期,要重視蚜蟲防治,以防蚜蟲傳毒。大田病毒病發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根據病情,隔7―10天噴一次,全部生長期共防治2―3次。
(2)朝天椒移栽大田生根成活后,用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椒苗和地面,可有效預防疫病發生。進入高溫雨季,雨后必須增噴補防一次。初見病斑時,可用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均勻噴到葉片正反面和全株各部位,間隔7-10天一次.根據病情噴2―3次,如在發病高峰期,采用400倍液,才能控制病情。
(3)初果期初見細菌性斑點病或白粉病斑時,應及時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葉面、葉背(白粉病著重噴葉背)噴霧,能有效防治細菌性斑點病、白粉病和炭疽病。重病田,間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能有效減少辣椒病害造成的損失。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