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白菜主要病害指病毒病、霜霉病、干燒心和軟腐病,因發病快,危害重,易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絕產。所以,在其生長過程中要嚴格管理,發現病害及時防治,以免造成嚴重損失。
一、病毒病
1.發病癥狀 此病又稱孤丁病,是大白菜幼苗期的主要病害,幼苗6-7片葉以前最易感病。葉片表現濃淡相間的病斑,卷曲、皺縮,葉脈上產生褐色壞死斑點或條斑。發病早的不能包心,發病晚的生長緩慢,球葉皺縮不平,多布滿灰褐色壞死的小斑點,失去食用價值。
2.傳播途徑大白菜病毒病的傳播昆蟲是蚜蟲,白菜幼苗期天氣高溫干旱時,發病較重。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如豐抗78、豐抗80、北京-75、山東4號等。②適當晚播。秋播白菜以立秋前后3-5天播種為宜。③防治蚜蟲。選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每5-7天噴1次,連噴3-4次。
二、霜霉病
1.發病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大白菜幼苗9-10個葉片時,病株數迅速增加,病情由輕逐漸加重。幼苗感病后,先在葉背面出現白霜狀霉層。成株發病,葉背面有白色霉層,葉正面出現多角形淡綠色小點樣病斑,擴大后呈淡褐色,病重時,葉片變黃干枯。受害葉片,多從植株的外葉向內葉層層發展。受害嚴重的不能包心。
2.傳播途徑與發病條件 由病斑上長出的孢子囊通過風、雨傳播,從植株的表皮和氣孔侵入,引起發病。發病適溫為16℃左右。晝夜溫差大、雨后、有霧、有露、田間濕度大時易發病。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如豐抗78、豐抗80、北京-75山東4號、等。②適期播種,以立秋前后3-5天為宜。③及時防治。發現病株后及時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畝用藥液50千克。
三、干燒病
1.發病癥狀 主要發生在心葉,發病初期,幼嫩的內部葉片前端出現退綠的淺黃色,后逐漸加深,最后變成深褐色干紙狀;嚴重時不能形成葉球,遇雨心葉腐爛發臭。輕病者可以包心,外觀正常,所以也稱為“干燒心”。
2.發病條件 此病是一種生理性缺鈣病害,是近年來大白菜發生較重的一種生理病害。苗期干旱時易發此病。
3.防治方法 ①加強田間管理。要防止大白菜苗期和蓮座期干旱,及時澆水。②藥劑防治。于結球前噴鈣萘醇合劑(每千克含5克氯化鈣、50毫克萘乙酸、0.5毫克三十烷醇),每畝用藥50-75千克,隔10天噴1次,連噴2次。也可于病初,噴25%瑞毒霉8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500倍液,隔7-8天噴1次,連噴2-3次。
四、軟腐病
1.發病癥狀 軟腐病一般在結球期發病。初發病時,外葉萎蔫下垂,葉球裸露,極易脫幫,莖部腐爛發臭,整株死亡。
2.發病條件發病適溫是27-30℃。地溫高、多雨、潮濕時,最易發病和流行。
3.防治方法 ①加強栽培與田間管理,改平畦栽培為起壟栽培,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開穴施入石灰,每穴施用250克左右。②及時治蟲。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灌根或噴霧。③藥劑防治。可于發病初期,用農用鏈霉素0.01%-0.015%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每千克對水600-800千克等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噴霧時,應重點噴灑病株及周圍健株基部和地表,使藥液流人菜心時防治效果更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