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06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剛剛下過一場小雨,河南葉縣龍泉鄉權印村村民賈滿堂的地里,圍著不少農業專家,正對著幾種作物了解情況。“可得感謝這些專家和縣農業局的人,在我這兒試驗3年了,秸稈還田、免耕輪作、減肥減藥……人家說的辦法就是中。化肥農藥少用不說,畝收入上還看漲。”60多歲的賈滿堂笑容滿面地說。
賈滿堂所說的示范,正是農業農村部與世界銀行共同申請執行的全球環境基金(GEF)“氣候智慧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項目,目的是在保障糧食生產能力前提下推廣應用固碳減排技術,提高土壤肥力、減少農田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氣候智慧型農業項目已經在喀麥隆、贊比亞等非洲國家和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開始實踐,并初步取得了成效。中國加入氣候智慧型農業項目,可以讓中國農業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應對氣候變化,也以更主動的行動保障糧食安全和發展現代農業。
“氣候智慧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這個項目落地葉縣,對我縣生態農業的意義重大。”葉縣農業局副局長馬先偉介紹說,項目的實施在當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不單強化了普通農戶環境保護的意識,還將農業綠色發展的相關技術實現了集成,有效提高了當地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的一份預測結果顯示,如果全球變暖趨勢得不到控制,2050年將發生全球規模的糧食減產以及物價高漲。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評估報告也指出,增溫2℃或更高,會對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產生負面影響。為更好地應對日益劇烈的氣候變化,2010年10月28日,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報告中,“氣候智能型農業”第一次被提出。
這些年來,葉縣充分認識到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將生態綠色農業發展提上重要日程。借力“氣候智慧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項目的實施,全面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驗區建設,大力推進秸稈“三化”綜合利用,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綠色增產、化肥農藥減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作物輪作、秸稈還田等措施提升耕地質量,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實現了穩產增產前提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相關標簽:葉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