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27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綠水青山傳承紅色文化
——井岡山綠色生態促進紅色旅游的發展模式調研
粟勝蘭 李姣
“沒啥,就希望我媽的高血壓病能好起來”。當地一位貧困群眾被問及還有什么困難時,思考了一下,如此回答。
真脫貧了!井岡山作為“紅軍故鄉”“革命搖籃”,于2017年2月率先脫貧,成為全國典范。
9月中旬,我們參加“根在基層”井岡山調研實踐,在親身瞻仰紅色“圣地”中接受黨性教育,實地調研7個貧困村和6個產業基地,深入學習井岡山精神,全面了解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的作法及成效。
在調研中發現,農業在增加農民收入、優化生態環境、助力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井岡山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茶、竹、果等特色農業,依托農業企業、合作社、基地,引導貧困戶以產業幫扶資金、土地折價入股方式參與產業發展。江西井岡山茶葉廠聯合黃洋界茶葉合作社等,幫扶56戶貧困戶,貧困戶可以從中土地租賃、分紅、務工等獲得收入,僅此一項,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井岡山高科技農業博覽園的600畝智能大棚,提供了200個就業崗位,其中貧困就業人口有100多人。目前,井岡山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06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一戶一人務工”,貧困人員均純收入5500元以上。
井岡山還著力發展特色休閑觀光農業、體驗農業、鄉村旅游等新型業態,打造特色旅游小鎮。在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視察過的神山村,竹果、糍粑等產業蓬勃發展;大隴鎮案山組與企業合作打造美麗鄉村度假村,客棧精美,設施齊全,如同歐洲小鎮。貧困戶以出租房屋,參與旅游接待、銷售當地特產、就地務工等形式從中受益。
井岡山地區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的理念,堅持有所不為,不鼓勵傳統養殖業,而是大力發展稻田蛙、娃娃魚等生態特色養殖業,真正為后人留下最美好的、最可寶貴的青山綠水。
圍繞井岡山精神的傳承,當地強化政治引領,充分利用當地方資源稟賦,開展紅色培訓和紅色旅游。在茨坪鎮、博物館、黃洋界、山村等處,隨時可見身著灰色紅軍服裝的學員。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井岡山有國家旅游扶貧試點村34個,僅2017年就開展紅色培訓30萬人次。
國家的好政策取得了真實效!調研所見,藍天白云映襯著綠竹碧水,灰瓦白墻上懸掛著紅色標語,村村都通了水泥路、自來水,安排可沖水廁所,愛心公寓作為托底居住保障,鰥、寡、孤、獨、廢疾者享受保障,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可獲得生活補助,每個貧困村都建有衛生計生服務室,貧困群眾新農合由財政全額負擔。井岡山的貧困群眾走上了脫貧奔小康之路。
相關標簽:井岡山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