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28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寧波象山鄉村治理推行“村民說事”制度
村里事 “民”做主
本報記者 郁進東 通訊員 俞 莉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創新鄉村治理方法,通過推行“村民說事”制度打破村民溝通隔閡,凝聚起鄉村發展的合力,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穩定。開展“村民說事”以來,象山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8%,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長12.5%
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鄉村,一項以“說、議、辦、評”為核心內容的“村民說事”制度已推行多年。它打破村民與村干部溝通隔閡,凝聚起鄉村發展的合力,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穩定,走出了一條集民意疏導、科學決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評估為一體的農村基層治理發展新路。
象山縣開展“村民說事”以來,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8%,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長12.5%,先后獲評浙江省首批美麗鄉村示范縣、省首批“無違建縣”。今年上半年全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318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3.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7%和18.9%。象山縣委書記葉劍鳴說,“村民說事”最終目標是實現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自治,共建美麗鄉村
這幾天,象山縣茅洋鄉白巖下村仙巖風景區內,一條160米的玻璃棧道正在試運營。走在棧道上,一邊可欣賞蔥蘢疊翠的植被,另一邊可俯瞰蟹鉗港的迷人風光。
在象山縣推動“全域旅游”建設的背景下,旅游資源豐富的白巖下村謀劃著自己的角色。在“村民說事”會上,發展旅游的思路成為村里人的共識。修建玻璃棧道的300萬元資金也很快有了著落:250戶村民每戶出資8000元入股,上級補助50萬元,貸款50萬元。“干事情,透明公開,村民支持,大家就有了勁頭。”村黨支部負責人說。
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象山縣一次次“村民說事”會開到了村民的心坎里,實現了“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2010年,象山縣開始在全縣大力推廣“村民說事”制度,形成“說、議、辦、評”為一體的制度規范,實現村務管理、決策、治理、監督全閉環運行,真正讓“百姓明白,干部清白”。截至目前,“村民說事”制度已在全縣18個鎮鄉(街道)、490個行政村全覆蓋,累計召開說事會10270余次,收到各類議題4.9萬多項,解決率93.7%。
通過“村民說事”,蝸居高山的西周鎮尖坑村利用閑置農房、宅基地開發打造山里農家精品民宿村;石浦鎮沙塘灣村81戶村民與村集體簽訂閑置房屋集中流轉協議,先后吸引多家知名旅游企業投資,去年該村首個高端民宿集群項目所涉的20余戶村民拿到了首期房屋租金170余萬元;賢庠鎮沈家洋村將閑置宅基地、林地和水庫出租給楓康養生園建設現代農業莊園,村集體年收入增加38萬元……
象山縣委相關負責人說,“村民說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當家做主的基本方略,把“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具體化、規范化、制度化,真正把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落到實處。
法治,加碼“治理有效”
因漁船出海捕撈接連虧損,船老大提前結束用工合同,導致6名船員拿不到約定的工資……在石浦鎮曉灣村近日舉行的一次“警民說事”會上,雙方爭執不下,石浦邊防派出所的民警“村官”和村干部一起依法依理耐心調解,最終確認工資數額,成功化解了這起漁區勞動爭議糾紛。
今年以來,象山縣石浦鎮在邊防派出所警民懇談的基礎上,依托“村民說事”平臺,結合“民警任村官”制度,探索在全鎮開展“警民說事”活動,著力加強各類矛盾和信訪問題的化解。截至目前,該所通過“警民說事”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0余起,解決群眾求助10余起。
在象山縣政法委相關負責人看來,在黨的領導下,政法干警參與到“村民說事”中,可以使“說事”過程依法有序開展。今年以來,該縣累計開展“警民說事”百余場次、“法官說案、檢察官說法”20場次;全縣綜治調解組織通過說事平臺,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000余起,成功率98.1%。
象山縣委負責人說,“村民說事”是鄉村法治的實踐平臺,通過建立“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全程參與村民說事、普及法律知識,讓“村民說事”始終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讓群眾在每一項“說事”過程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增強了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行為自覺,逐步養成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習慣。
涂茨鎮針對群訪、非訪現象,積極探索信訪說事會制度,邀請“兩代表一委員”、老黨員老干部、鄉賢、公安、法律人士等組成“和事顧問團”,以評議組身份主動參與信訪說事會,依法評判上訪人訴求是否合理,共同解決問題。如陳某某兩兄弟因宅基地糾紛持續吵鬧上訪6年多,涂茨鎮政府協調處理十多次始終不成。最終通過召開信訪說事會,“和事顧問團”與重點對象擺事實、講道理、查憑證,兩家人終于簽訂和解書,終止信訪行為。“和事顧問團”成立以來累計參與信訪說事會2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13件、初信初訪5件。今年以來,經信訪說事會辦理初信初訪45件,辦結率達100%,化解重點信訪積案3件,真正達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如今,象山縣的許多基層干部都有這樣的體會:基層治理難,依靠“村民說事”把道理說透了,講明了,就能獲得老百姓的理解,許多矛盾就地解決,信訪積案得到逐步化解。
德治,夯實“鄉風文明”
不喝單瓶50元以上的白酒,不上鮑魚、海參、象鼻蚌等名貴菜品……新橋鎮以關頭村簡辦婚喪宴席為試點,創新推廣“三個自己”,即吃自己養的、喝自己釀的、吃自己種的,并結合本地農產品特色準備了12套菜單,杜絕鋪張浪費。全鎮28個行政村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以前村干部勸說村民新事新辦,經常被主人家罵出來。現在村民家里有紅白事,會主動打電話請紅白理事會來記賬、監督。”新橋鎮相關負責人說。
在象山縣,婚喪禮俗整治已從政府主導走向了群眾自律,從關鍵少數走向了普通村民。村委會、紅白理事會等組織積極發揮作用,將婚喪禮俗事宜納入村規民約。該縣推動各村(社區)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引導各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把婚喪禮俗整治等好風氣納入村規民約,使之成為村民認可的“公約”,成為“村民說事”的重要遵循。
建立信用檔案,將村規民約遵守情況納入農民誠信指數考評和鄉風文明指數考評,強化結果運用,增強硬約束。涂茨鎮旭拱岙村創立“誠信指數”考評機制,通過村民說事確立了鄰里合作、配合發展等19項共性考評指數和9條差異化獎懲措施,每季度為村民評分,并依據積分高低確定村民是否享有村內補助、公共設施免費使用等福利。
象山縣委負責人介紹,將“村民說事”與村規民約、道德規范、精神文明等德治建設相融合,實施新鄉村道德提升行動,增強了“村民說事”的道德底蘊,為自治和法治贏得情感支持、社會認同,同時也較好地照顧了人情,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的原則,使鄉村治理事半功倍。
相關標簽:象山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