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21 作者:金慧英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泰達號”巨輪從渤海灣再出發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34年改革開放探索紀實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金慧英
一個白色的方形機器人,在漂亮的珊瑚水體間漫游拍攝。而在旁邊,帶上眼鏡就可以看到屏幕上傳輸來的立體影像,魚兒就在眼前游動,觸手可及。
這就是白鯊MIX,獲得了設計界的“奧斯卡”德國紅點獎,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獲此獎的水下機器人,也是天津市第一個獲此獎的產品。除了研發白鯊MIX,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另一款產品,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開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更是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下潛觀測創下了最新深度世界紀錄!
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像這樣科技含量高、反響度強的的知名企業、產品已不勝枚舉,飛旋科技成為我國首家磁懸浮鼓風機出口企業,康希諾建成亞洲唯一的埃博拉疫苗生產基地……目前該區已累計引進55個國家和地區外資項目5613個,使用外資564億美元,91個500強跨國公司在開發區投資282個項目,構建了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為集群的“5+1+N”的產業生態體系。
近日,商務部對全國21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系統的考評“體檢報告”出爐,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基礎位居全國第一,利用外資、科技創新、對外貿易等多項指標保持領先地位。在開發區墾荒犁紀念廣場上,時隔32年,鄧小平同志題詞的“開發區大有希望”大字仍然熠熠生輝,無言地詮釋著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這個區域在一次又一次創新改革中掀起澎拜浪潮,驚濤拍岸,使改革勢能升級并持續釋放。
一、改革開放中勇立潮頭
34年前,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中設立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英文縮寫為TEDA,簡稱“泰達”。這是天津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的一扇重要“窗口”,遠洋的風吹來,帶來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管理和經驗,得以溫潤這里更廣闊的土地。
早年就來這兒工作的、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偉華向記者介紹說,“在這里最早進行了市場經濟基本制度建立的嘗試。1980年末,員工率先上了社會保險,參照新加坡體系上五險一金,比社會上普遍提前10年左右。率先實現土地有償使用制度,1987年出臺方案,1988年通過法律程序,逐步建立了土地市場。中國公司法的起步,也是先從這里探索出來的。”
天津津亞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劉文波回憶起摩托羅拉V3手機大賣的兩年時光,“那時我們為摩托羅拉組裝供貨,每個月都是幾百萬臺。”可以說,以摩托羅拉為代表的一批外資企業的進入,那個以“發展工業、利用外資為主和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時代,以增量的方式,把開發區推向了經濟體量的一個新高度。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歷史新階段,2014年國務院要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三十余年,市場經濟浪潮洶涌,全球產業破立頻頻,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始終沒有放慢發展步伐,這既得益于增量項目的領先,開發區經濟增長的大眾系、豐田系、三星系、長城系、中石油系、中石化系等企業集團或超大型項目,提供了數千億的產值;也得益于對存量項目的迭代再造,關注民營經濟、老企業、小微企業轉型和升級,讓這片熱土勃興于潮起,屹立于潮落。曾經的龍頭項目“日落”之后,規模不小的配套企業津亞電子,圍繞組裝制造業務“老本行”,借助開發區產業環境優勢,鎖定了相近的汽車電子行業延展觸角,如今已成功轉型,其汽車電子產品已覆蓋了福特、豐田、斯巴魯、奧迪等知名汽車品牌。
進入新時代,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濱海新區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目標,全力推動區域整合和體制機制創新,正確把握量與質、速與效的辯證關系,轉向高質量發展。一批高成長性、具有新時代創新特點的產業企業不斷涌現,開發區形成了汽車、電子、石油化工、醫藥健康、裝備制造等五大支柱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共同發展的多元的‘5+1+N’產業體系。
二、創新服務中砥礪前行
除了日前商務部公布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基礎”領跑全國,資料顯示,從1997年開始在商務部對國家級開發區綜合評比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曾連續15年獲第一名。
34年砥礪前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績斐然:單位土地投資密度和產出強度、投資回報率和勞動生產率保持全國前列。節能降耗保持全國領先,萬元GDP能耗水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左右,建成了區域級循環經濟體系。
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副科長王建鋒介紹說,在招商上紅線堅決不能碰,環保一定要達標。開發區的政策,并不是在全國最有優勢的,我們取得的成績更多的是靠專業化的團隊服務,來營造一個非常良好的生態的招商環境。
曾在開發區科技集團做招商工作的劉奇,2012年11月結識了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并成功招商,緣于良好的服務,后來被該企業挖去當了總經理。劉奇回憶起來說,我們的招商團隊是專業化的,比如說起水下機器人,一定要有涉及到關鍵技術的密封、通信等話題,一定是圈兒里人。當時企業要參加在上海舉辦的海洋裝備圈兒最具權威的OI展,報名截日期是2013年1月底,而此時企業還沒有進駐,最后在當時一般需要在三個月左右完成的公司注冊,搶在了十天之內完成,真是創造了奇跡。
記者來到位于泰達雙創示范區MSD的創客總部天津基地,迎面撲來的是開放、活躍的時尚氣息,在這里有140多個開放式工位和6個獨立間。種天云總經理有一家在開發區做物流的老企業,他看到創客的孵化優勢,去年10月來這里創立了爍億(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借機適時地向大健康領域轉型。
開發區的服務著力于創新驅動,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開發區“雙創”鏈條不斷完善,相繼建成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等平臺載體。201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確立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2017年新落戶各類雙創企業2643家。區內21家眾創空間投入運營,累計聚集各類投資基金和創投機構超過150家。
開發區構建起高端產業體系,高附加值的服務業也作為發力的新方向。2017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天津基地入駐天津開發區于家堡地區,國家互聯網金融監測中心、大數據中心、標準檢測認證中心正式掛牌。開發區樓宇經濟、云計算、金融創新、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加速聚集。
三、駛入深水靜流后再出發
隨著改革的進程,天津濱海新區功能區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功能區相互之間缺乏戰略協同,發展趨于同質化,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達”號巨輪已然行駛入靜水深流,深化改革必然。
天津市、濱海新區對開發區賦予新一輪政策支持,增強功能區自主發展權、改革權和創新權。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并入開發區,圍繞經濟發展和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突出大部制,整合機構,實現社會管理職能剝離,形成了“1加1大于2”的態勢。
2018年1月18日,開發區確定“定崗、定編、定責”的組織架構,打破傳統行政機構條塊分割、對應上級為主的機構設置,立足提高招商引資、企業服務能力,專門成立商務局、投資促進局、智能制造產業促進局、新經濟促進局、貿易促進局、科技和工業創新局、金融服務局等7個招商局,突出新經濟、新產業、新動能,突顯產業轉型、結構優化、高質量發展方向。
開發區結合原中心商務區并入后干部隊伍新特點,建立全員聘任、合理流動、能上能下的干部人事制度并出臺干部聘任制方案與開發區績效工資發放方案。開發區工委副書記張青說,“堅持‘以事定崗、以崗擇人、人崗相適’原則,干部不再是‘能上不能下’,而是三年為一個聘期,如果不擔當不作為,甚至連三年都難坐穩。” 張青說“把優秀的、能力強的、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這樣的干部選拔出來,這是開發區改革的又一次再出發。”在這一輪競聘成功的75名處級領導干部中,80后干部5名,70后干部41名,平均年齡比之前下降了2歲。
“泰達號”30余年劈波斬浪前行,開發區迎來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多重疊加的國家戰略歷史機遇期,MSD京津冀產業對接區成功啟動,開發區又新簽約首都項目393個,投資總額達664億元,招商引資碩果累累。
相關標簽:天津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