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皮下氣腫是幼鴨、鵝等家禽的一種常見疾病。本病的發生,可見于粗暴捕捉,致使頸部氣囊或鎖骨下氣囊及腹部氣囊破裂,也可因其他尖銳異物刺破氣囊或因肱骨、鳥喙骨和胸骨等有氣腔的骨骼發生骨折,均可使氣體積聚于皮下,產生病理狀態的皮下氣腫,此外,呼吸道的先天性缺陷亦可使氣體溢于皮下。
本病多發生于1~2周齡以內的幼鴨,臨床上常見于頸部皮下發生氣腫,因此又稱之氣嗉子或氣脖子。
1.臨床癥狀患鴨頸部氣囊破裂,可見頸部羽毛逆立,輕者氣腫局限頸的基部,嚴重的病例可延伸到頸的上部,以至于頭部并且在口腔的舌系帶下部出現鼓氣泡。若腹部氣囊破裂或由頸部的氣體蔓延到胸部皮下,則胸腹圍增大,觸診時皮膚緊張,叩診呈鼓音。如不及時治療,氣腫繼續增大,病鴨表現精神沉郁,呆立,呼吸困難。飲、食欲廢絕,衰竭死亡。
2.病理變化臨床剖檢的病鴨內臟器官常無明顯特征性病變。僅見氣腫的皮下充滿氣體。
3.防治措施注意避免鴨群擁擠摔傷,捕捉或提拿時切忌粗暴、摔碰,以免損傷氣囊。發生皮下氣腫后,可用注射針頭刺破膨脹的皮膚,使氣體放出,但不久又可膨脹,故必須多次放氣才能奏效。最好用燒紅的鐵條,在膨脹部烙個破口,將空氣放出。因燒烙的傷口暫時不易愈合,所以溢出氣體可隨時排出,緩解癥狀,逐漸能痊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