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鴨東方杯葉吸蟲病是寄生于鴨小腸內的一種腸道吸蟲病。本病分布于亞洲,我國的黑龍江、江蘇、安徽等省市亦時有發生。臨床上常見于放養的青年和成年麻鴨,發生感染的鴨常因脫水而突然死亡。臨床所見發病鴨群死亡率最高可達20%。是當前鴨業生產危害較大的一種寄生蟲病。
1.病原及流行特點本病原為東方杯葉吸蟲,屬吸蟲綱、杯葉科。新鮮蟲體呈淺淡黃色,近于白色,肉眼見芝麻大小,呈橢圓形,大小為0.9~1.4毫米×1.1~1.4毫米,有兩個吸盤,口吸盤位于蟲體的頂端,呈球形,咽發達呈圓形,咽的后面是腸支分叉處,腹吸盤比口吸盤小得多,位于腸支分叉處,腹部有一個龐大的黏著器,凸出于蟲體的腹面,睪丸并列于蟲體中部的兩側,卵巢呈球形,位于蟲體的左半側,緊靠左睪丸。卵黃腺圍繞黏著器分布在蟲體的周圍,前界達咽附近,后界抵達蟲體末端,陰莖囊巨大,位于右睪丸和生殖孔之間,生殖孔開口于蟲體末端,蟲卵呈淺黃色,橢圓形,大小為0.1毫米×0.07~0.08毫米。
2.生活史對于東方杯葉吸蟲的生活史,根據臨床觀察,發病鴨群常采食淡水螺螄,可能中間宿主與淡水螺螄有關。
3.臨床癥狀患病鴨精神、食欲不振,但渴欲增強。常發生下痢,糞便呈水狀,有時混有脫落的黏膜。病鴨消瘦、羽毛無光澤,死前口腔常流出混濁的黃水,有時可見混有大量的蟲體。病程1~3天,病鴨常因脫水而突然發生死亡。
4.病理變化病死鴨機體脫水、眼球下陷,肝臟輕度腫大,膽囊擴張,膽汁色較淡,肌胃內較空虛,角質膜易脫落。多數病例,腸腔內充滿液體,其中混有大量的蟲體和脫落的腸黏膜,腸道黏膜呈卡他性炎癥,有時可見小腸黏膜出現條狀灰黃色小痂塊和潰瘍灶,痂皮易刮落,可見淺紅色潰瘍面。其他內臟器官未見明顯病變。
5.防治措施(1)發病鴨群實施驅蟲,常用的驅蟲藥有丙硫咪唑、吡喹酮等,對本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療效。(2)做好流行地區水域的滅螺工作。禁止鴨群到有本病流行的水塘、河溝中放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