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枇杷成熟期早,有“初夏鮮果第一枝”的美譽。但枇杷是低產果樹,其栽培管理十分重要。日前,太湖常綠果樹技術推廣中心的果樹專家袁衛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詳細介紹了我省聞名國內外的優良枇杷品種――白沙枇杷高產栽培的關鍵技術。
記者:枇杷在我省分布較廣,目前江蘇主產區包括哪些地區?
袁衛明:枇杷在我省分布雖廣,但目前主產區只限于氣候溫暖濕潤的太湖丘陵果區――洞庭東西山和光福,以白沙枇杷聞名,是我國唯一的白沙枇杷商品生產基地。另外,如皋、海門、揚中、邗江、東臺、無錫、張家港、常熟等地也有零星栽培。我省長江下游平原區和沿海果區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技術支撐,有利于枇杷產業的發展。
記者:白沙枇杷是我省枇杷的當家品種,這里面主要包含哪些優良品種?
袁衛明:我省是枇杷經濟栽培的北緣地區,應選擇抗寒性較強、花期長或花期遲的地方品種種植。生產上也陸續選育出了一批優質豐產的品種,以白玉、冠玉、青種、雞蛋白、荸薺種等為主,目前已成為生產優勢品種。另外還選育出了常綠5號、常綠4號等優良單株。
記者:目前白沙枇杷在生產上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袁衛明:一是冬季低溫限制了枇杷的經濟栽培,開花坐果及果實生育期正處于冬季,花果易受凍害,影響產量;二是枇杷新種植區未全面使用疏花勻果技術,導致果實小,品質下降,而且次年還會減產;三是保鮮技術未到位,白沙枇杷儲藏期比紅沙枇杷短,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保鮮期5-7天,無法長途運輸。
記者:白沙枇杷在生產中應注意哪些技術環節?
袁衛明:一是巧施肥料,一年施3次肥:開花前基肥以豬、羊廄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70%;春梢開始生長前的春肥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20-30%;采前或采后的夏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10%。二是矮化樹冠,推廣變則主干形、分層形等矮化樹形,采用拉枝、修剪等措施抑制頂端優勢,促使樹冠橫向生長;9月下旬修剪,10月底結束。三是疏花勻果,早期疏花可延長開花期限,防止凍害;4月上旬勻果和套袋,沒有受到凍害、生長健壯的枝條每果穗留2-4個果(中果型品種白玉每果穗留3-4個、大果型品種冠玉每果穗留2-3個),脆弱的枝條每果穗留1個果。四是病蟲防治,將農業措施與無公害農藥噴施相結合,防治葉斑病、黃毛蟲、蘋果密蠣蚧及介殼蟲等,確保果品安全。
記者:目前常用的儲藏方法有哪幾種?
袁衛明:⑴室溫儲藏,每盒裝5-6公斤,堆放在陰涼干燥的室內,儲藏期不超過10天;⑵低溫儲藏,在1-5℃、相對濕度90-95%的條件下儲藏15-25天,腐爛加干耗不超過10%,但風味變淡;⑶氣調儲藏,用0.06毫米的聚乙烯薄膜袋裝果,用鈉石灰吸收二氧化碳,每天調控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濃度,或用0.01-0.03毫米的聚乙烯薄膜袋裝果,結合低溫簡易氣調儲藏,儲藏期25-30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