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烏龜(Chinemysreevesii)隸屬龜鱉目龜科烏龜屬,俗稱草龜、泥龜。該種在中國分布較廣。另有廣東烏龜(Chinemyskwangtungensis),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等省區。烏龜15℃以下開始冬眠,20℃開始活動覓食,最佳生活水溫為25-30℃。種苗及商品龜可室內箱(盆)養,室外可水泥池、池塘養殖。
稚龜培育:稚龜培育是種苗培育的關鍵一環,它直接影響到種苗培育的成活率。剛孵出的烏龜苗通常在3-5克,平均3.8克,比較稚嫩,且體內卵黃未完全吸收,需在室內用箱(盆)暫養3天,暫養期間每箱(0.2平方米)50只,水深1-2厘米,水深會使稚龜過度消耗體力或溺死,每天換水二次,每天用4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分鐘,以防肚臍感染。同時,用含粗蛋白含量為40%的人工配合飼料另加10%新鮮魚打成魚漿,拌成團狀加以誘食。三天過后,進行分箱、分池培苗。室內箱養密度100只/平方米,室外水泥池50只/平方米,池底呈20℃傾斜,池底浸泡3/4面積,池深水處覆蓋1/3水浮蓮,以供龜苗攀附和遮光避免池水溫度過高,池上方要用遮光網遮陽,池水溫不宜超過32℃,池要安裝好溢水孔,以免大暴雨注滿水池溺死龜苗。日投喂二次,上午8點,下午5點,按體重3%-5%投料,以略剩為好,并及時清除殘餌,加注新水,保持水質清新,隨著龜苗長大,池水漸漸加深。華南地區7-8月孵出龜苗,室內培苗60天日均增重0.23克,室外培苗日均重0.29克,成活率在99%左右。
幼龜培育:稚龜翌年即2齡以上,性腺尚未成熟的龜稱幼龜。室內放養密度40只/平方米,水泥池20只/平方米,上午投料占40%,下午占60%,以略剩為好。有條件的每天要加注新水,重點做好水質管理工作。這一階段因水溫高,龜攝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質極易變壞,容易使龜苗腐皮、腐甲、爛腳、爛尾等細菌性疾病發生。到11月中旬,當年龜苗平均重量在25克左右。
冬季控溫培育:這是人為打破龜冬眠習性,加快龜生長的有效方法。放養密度在10只/平方米,水溫控制在28-30℃之間,池水深40-50厘米為宜。根據池中龜的多少、大小設置一定的食臺,岸上投喂,供其均勻攝食和曬背休息。控溫期間溫度是其最佳生長溫度,攝食量大,飼料利用率高,水體氨氮極易升高,溫室內有害氣體的濃度增加。日常管理的重點放在水質管理,空氣調節、飼料投喂上。目前溫室水體降低氨氮方法有向池水中充氣,潑灑沸石粉、高錳酸鉀、光合細菌,栽種水浮蓮,培養水生藻類等。最直接方法徹底清池換水。溫室四周要先裝排氣扇,及時抽排出有毒、有害氣體,以免影響龜呼吸及攝食。11月中下旬到翌年4月中旬,龜苗平均重量由25克增重到90克,最大重達130克,日均增重為0.44克。
成龜養殖:4月中旬池塘水溫在22℃以上,將溫室培育龜苗按3只/平方米放養,配養0.5-0.6尾/平方米白鏈、花鏈、鯪魚以控制水質,岸上投喂,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到11月底清塘,平均個體重為456克,最大個體重650克,養殖成活率為98.3%,飼料系數為2.4,當年養成商品龜完全可能。
親龜養殖:雌龜0.5公斤以上,雄龜0.15公斤以上,年齡為5齡以上的龜適宜做親本。放養雌雄比例為3:1,密度為0.6只/平方米。親龜飼料粗蛋白在40%以上,另加鮮活料20%。華南地區烏龜性成熟為4齡,初產烏龜年產卵1窩,第窩1-4枚。8齡雌龜平均年產卵3.2窩,第窩平均5.5枚,年平均每只產16-20枚,10齡雌龜年產卵4.5窩,年產卵30枚以上,窩最高達14枚。研究表明:雌龜年齡越大,個體越大,產卵數量多,卵個體重量重,孵出龜苗大。選擇親龜雌龜應在7齡以上,個體重在0.5-0.7公斤,雄龜0.3公斤以上。
人工養殖條件下,龜病害目前不多,危害性不很大。微生物疾病有腐甲病、白眼病、紅脖子病、癤瘡病、腐皮病、水霉病等。寄生蟲有水蛭、鐘形蟲等。營養及生理性疾病有水腫病、腿癱瘓病、肝壞死病、脂肪代謝不良癥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