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地窖囤韭又名挖井囤韭。這種栽培方式是平地挖淺井,井下擴大成窖,窖中栽培韭黃。由于地下溫度穩定,因此管理風險較小。適用于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緊實的山東、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地栽培。
(1)建窖建窖應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土質黏、結構緊密、避風向陽處。窖的構造可分為窖口、窖身、窖底三部分。窖口直徑1米,深80厘米。窖口以下為窖身,其上連窖口,下連窖底,高2米,以管理人員能伸直腰為度。窖底平面圓形,直徑2-4米,中心留一高6厘米、直徑66厘米的土墩,作管理人員的立足點。在窖底中間留1條寬17厘米的小埂,作管理人員的通道。
(2)根株培養一般利用1年生或2年生、生長健壯的根株。根株管理要求與囤栽栽培相同。
(3)囤栽在入冬后,韭菜地上部干枯,營養已轉入根、鱗莖,通過了休眠期,即可掘根。掘出根后立即整理,方法同囤韭栽培。
韭根運入窖內,密密囤積在窖底。囤積方法同囤栽栽培,只是囤栽密度應稍松一點。因窖底不易通風,濕度又大,擠得過緊,容易腐爛。一般是直徑3米的窖底,可囤韭根300千克,1公頃田地生產的韭根,可囤60個窖。
韭根囤滿后,再在根株上撒細沙13-15厘米,以利于發芽整齊。
(4)澆水覆完沙后,立即澆水。澆水水量應嚴格掌握,水量太少,影響韭菜生長,產量及品質均下降;水量太多,易發生腐爛。
囤栽后,如果窖底十分潮濕,可見水痕,則無需澆水。如果窖底是沙質土壤,易滲漏,澆水量宜多,以淹沒根株上略高3厘米為度。黏質土壤,保水力強,灌水宜少些,灌水深度與根株相齊平即可。所灌之水以從深井吸取的溫度較高的水為佳,用河水澆灌易降低地溫,延遲收獲。
(5)溫度管理囤后封閉窖口,窖內保持15-18℃,韭菜可生長發育,惟速度稍慢。如果要提高窖溫,加快生長,可人工加溫。加溫時,在封窖口前,用麥秸1-1.5千克,放在窖底中心土墩上燃起,等火旺后,隨即將窖口封閉。由于窖內缺氧,火焰自行熄滅,可提高窖溫。
(6)囤后管理囤完后,先用木板將窖口蓋嚴,上面再覆60-70厘米的細土。如果窖溫較高,可適當留一小孔通風。溫度降低后,再封嚴。
韭菜入窖后,每8-10天檢查1次水分。如根部濕潤,葉色鮮艷,則不必加水。如根部干燥、枯瘦,葉尖萎縮呈紅色,則表明水分不足,應加水300-350千克。如窖底水多,根部有水滴時,可撒入干沙以吸水。如水過多,可將窖中心之土墩挖成坑,以集水并用勺舀出。
(7)收獲從囤韭之日起,約30天可收第一刀,窖底直徑2.7米時可產100千克。25-30天后收第二刀,可產50千克。再過22-25天收第三刀,可產25千克。收完后韭根棄之。
7.其他方法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利用當地材料培育韭黃的方式方法很多。如高緯度地區利用馬糞等釀熱物建成溫床進行囤韭黃化栽培;黃土高原地區利用窯洞囤韭進行黃化栽培;寒冷的北方利用加溫溫室進行囤韭黃化栽培;陜西驪山在溫泉旁進行蓋韭黃化栽培;江浙一帶利用蓮藕葉子將韭葉包起進行包葉培土黃化栽培;河南洛陽地區用馬糞蓋韭進行黃化栽培等。這些方法都能結合當地特點進行韭黃生產,效果良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