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韭蔥又名海蒜、洋蒜苗、扁葉蔥,百合科蔥屬,兩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歐洲中南部,19世紀末傳入我國,由于葉片、假莖、花薹均可食用,且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多代替蒜苗食用或供脫水加工后出口外銷,經濟效益十分顯著。1992年,我所從國外引進“美國花旗韭蔥”,8年來先后在福建、廣西、貴州、四川、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和陜西等地累計推廣面積達6500hm2,倍受菜農和消費者的歡迎。現將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特征特性
生長勢強,株高約70cm,假莖潔白如蔥,葉身扁平似蒜,葉片長披針形,單葉互生,外有蠟粉,寬2.5~5cm,長30~50cm,圓形葉鞘套生成假莖,外皮膜質、白色,花薹實心,斷面圓形,基部粗1cm,長80cm。很少發生病蟲害,耐寒,適應性廣,能忍耐38℃高溫和-10℃的低溫,生長適宜的晝溫為18~22℃,夜溫為12~13℃。根系分布較淺,不耐干旱,也不耐澇,生產上必須及時灌水和排澇。韭蔥屬綠體春化類型,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需在4~5片葉的幼苗期,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5~8℃低溫進行花芽分化,再遇到長日照,在18~20℃條件下抽生花薹。花薹為傘形花序,外有總苞,開花時總苞單側開裂脫落,有小花800~3000朵,淡紫或粉紅色,花叢生成球,鮮艷美觀。種子有棱,黑色,千粒重2.8g左右。播種后可連續收7~8年(收獲情形和韭菜相同),667m2可年產嫩苗和花薹6500~8000kg。
二、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以采收一年生成株為生產目的的,北方地區一般3月中旬育苗,6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下旬收獲。育苗前整地施基肥,作長6~8m,寬1~1.5m的育苗畦,栽667m2韭蔥需育苗畦100~130m2。在畦面澆透水,水滲下后均勻撒播種子,覆土1cm厚。以采收嫩苗為生產目的,可在春末夏初播種,當年即可收獲嫩苗上市。
2.培育壯苗播種后經常保持表土濕潤,以利出苗,苗出齊后在畦面撒一層過篩的細土,以保墑和促進發根,遇到干旱可灌水,保持畦面見干見濕,并及時除草。幼苗3~4片葉時,結合灌水,每667m2追施硫酸銨10kg,促進其迅速生長。如苗密集應及時間苗,若發現有徒長趨勢應控制灌水,定植前1~2天灌1次水,便于起苗。
3.合理密植清除前茬作物殘株及雜草,平整土地,每667m2撒施農家肥5000~7000kg,深施細耙,使糞土摻和均勻,做成20cm寬的畦,畦間距20cm.每畦按行距7cm栽3行,株距7cm,每m2可栽苗126株,667m2栽苗8.4萬株。定植深度以不埋到心葉為宜,定植后立即灌水。這種定植方式由于密度大,單株較小,靠群體增產。
4.定植后的管理當心葉開始生長時,灌1次水,并在表土干濕適宜時進行松土,促進根系生長。7、8月份溫度較高,降雨量大,除了保持見干見濕外,雨后還要及時排水防澇。9月份以后,氣候條件適宜,生長迅速旺盛,應及時灌水追肥,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結合灌水進行追肥,進入旺盛生長期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半月后再追施尿素10kg。并培土2次,軟化假莖,提高產量、品質。
5.花薹的生產栽培韭蔥的花薹與蒜薹非常相似,其花薹除了辣味稍淡,總苞較小外,形態和營養成分上都與蒜薹無大差異,可作為蒜薹上市。
專門生產花薹的,在露地可以安全越冬的地區可秋季播種,采取與大蒜栽培密度相同的畦作,冬季灌冬水,保證安全越冬。春季萌發生長以后,由于已經通過春化階段,5月份遇到高溫長日照,很快抽薹。當花薹生長到一定程度,品質產量達最佳時,貼地面割下,剝掉葉片和葉鞘,即可捆把上市,其產量高于蒜薹的產量。這種生產方式成本較低,效益較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