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發病原因
菌筒轉色是香菇菌絲發育的生理過程,也是菌絲生理成熟的標志。菌筒轉色的適宜條件:溫度為18℃~24℃,空氣濕度為80%~85%,有一定的散射光照,通風良好。若轉色時室內溫度超過25℃,而此高溫延續的時間較長,可造成菌筒大量分泌黃水和色素,進而形成厚的醬色菌皮。形成的厚菌皮可隔絕空氣,導致菌絲得不到氧氣而不能出菇。
二、防治措施
(一)敲打法。當菌筒發育成熟,到出菇季節時,找一個雞蛋大小的石塊或一根木棒,從菌筒一端均勻敲打到另一端,敲打點分兩排。叢生品種敲6個點,單生品種敲8個點。敲打后將菌筒擺放在菇棚內,經過敲打的菌筒其菌皮受震壓產生裂紋,使菌筒內部空氣流通,內部菌絲受到刺激加快扭結而形成原基。經過敲打的菌筒出菇整齊,無畸形菇。
(二)刺孔法。用一根6~8毫米的鋼絲,在菌筒兩端刺3個孔,在菌筒中間垂直刺一個孔,孔要刺透。刺孔后再敲打菌筒,然后置冷水中浸水出菇。
(三)熏蒸法。把菌皮厚的菌筒集中到一個菌棚內,夜間氣溫降至15℃時,蓋嚴棚膜,棚內放兩個炭火盆,相距4米,盆內澆上柴油,使柴油充分燃燒。第二天10時左右,當氣溫升高后,打開棚膜通風。此法可使菌皮得到軟化,順利出菇。
(四)日照保溫催蕾法。若出菇時溫度過低,達不到出菇要求,可先將菌筒堆積在室外有陽光的地方,用薄膜覆蓋,利用光照提高溫度。當菌筒堆的溫度升至20℃時,將菌筒浸泡在冷水中,使菌筒吸水達到適宜的含水量,然后撈出晾干菌筒表面的水分,再把菌筒堆積起來并蓋好薄膜,引光保濕催蕾5~8天,菌蕾很快可形成。此方法對菌皮厚且菌皮表面干燥的菌筒效果較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