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平菇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栽培原料來源廣泛,栽培技術簡單、經濟效益高的特點。近年來平菇生產在我縣發展較快,但在生產中常因管理不善而產生各種非浸染性的生理病害,造成減產,直接影響平菇生產的經濟效益。我們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總結出平菇生產中常發生的幾種主要生理性病害癥狀及防治技術。
一、菌絲徒長
在平菇生產中,常因菌絲徒長而造成菌絲密集成團,形成老菌皮不出菇的現象。這主要是因菌種老化或在一級菌種轉管時用氣生菌絲進行轉接造成的。生產中如果菇房通氣不良,溫度過高,薄膜覆蓋時間過長也會造成菌絲徒長而不出菇。防治方法:加強制種管理,在子實體分化期,增加菇房通氣量,降低菇房溫度。栽培中出現老菌皮時,及時搔去老菌皮,劃破菌塊、菌膜催菇。
二、菌絲退化、萎縮
在發菌或出菇階段菌絲變黃、變褐、萎縮死亡。這是因培養料碳氮比不適、或含水量過高,通氣不良,菇房悶熱等原因造成。防治方法:凋好培養料碳氮比,降低培養料含水量,適期播種,避免高溫期為害。
三、子實體萎縮、死亡
這主要是在出菇期因環境條件不適宜造成的。如低溫型品種溫度超過23℃、中溫型品種超過28℃、空氣濕度低于80%,子實體因水分大量急劇蒸發而萎縮死亡;噴水過多,造成小菇水腫,出菇很密時,營養不足,小菇因饑餓而死亡。防治方法:根據栽培季節,選擇適宜品種,避開高溫季節出菇;出現菇蕾后,將菇棚濕度提高到90%,隨著子實體長大加強通風。盡量避免直接往菇體上噴水。
四、畸形菇
1.皺縮菇:菌蓋小,皺縮,菌柄長,質硬。是因溫度偏高和濕度過低引起。
2.大腳菇:只長菌柄,不長菌蓋。是因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引起。
3.長柄型:菌柄細長,菌蓋很小,早期呈松散密布不正常菌柄的子實體塊,形似珊瑚。是因揭膜過晚,光照不足所致。
4.菌蓋上長疙瘩:菌蓋上邊特別是邊緣部分,長滿大小不一的疙瘩,發生嚴重時,整個菌蓋都長滿疙瘩,生成疙瘩后子實體生長極為緩慢,直接影響商品質量和產量。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冬季,因栽培室內生火增溫、二氧化碳聚集濃度過高,栽培袋靠近風口,冷風刺激引起菌,蓋生長失控而起疙瘩。
防治方法:控制好菇房溫度,在出菇期溫度最好控制在15~28℃,遇到高溫時,要通過灑水和通風降溫,出菇階段,給予200勒克斯左右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氣濕度在90%左右,適量通風,控制二氧化碳濃度在0.1%以下。
平菇生產三分種,七分管。只要按栽培季節,選擇適宜的品種,根據品種特性進行細致管理,平菇生產就會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