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幾年,銀杏種植由傳統的零星栽培,向產業化、集約化的大規模發展,葉用銀杏園、豐產園面積逐年增加。銀杏采葉園內間作木耳,木耳子實體呼吸放出二氧化碳補充銀杏光合作用所需,銀杏光合作用為木耳生長提供充足的氧氣。木耳菌糠還田,培肥地力,促進銀杏生長,銀杏為木耳生長提供陰涼的氣候,兩者相得益彰,雙獲豐收。
1.銀杏栽培
建銀杏園銀杏采葉園,目的是獲得品質優、產量高的葉子,建園時要選擇背風向陽,土地肥沃,灌排方便的地塊,深翻改土,施足有機肥。
選苗營建銀杏采葉園的銀杏苗,應選樹冠低、分枝多、枝條節間短、葉色深、葉片厚而大、發葉量多、銀杏雙黃酮類及苦內脂等藥效成分含量高的銀杏栽培品種,并適宜密植,銀杏葉商品價值高,能達到增產增收的建園目的。
定植葉用銀杏園(采葉園)園址選定后,精耕細作,按南北走向成行定植,有利于采光、通風。銀杏定植方法采用穴植或溝植,株行距50厘米×100厘米或40厘米×120厘米。銀杏定植成活率以清明前后葉芽露白時栽植為最高,栽后灌足底水,保墑促苗成活。
管理銀杏采葉園主要是收獲葉片。加強地下管理,防治病蟲,及時追肥,葉面噴肥,施速效氮肥,是提高銀杏葉產量的關鍵措施。
2.木耳栽培
菌種制備木耳制種技術與常規食用菌相同。
發菌管理栽培木耳的培養基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①棉籽殼培養基:棉籽皮85%,麥麩5%,豆粉5%,玉米粉5%,三元復合肥1%,料水比1∶1.3。②雜木屑培養基:闊葉樹木屑80%,麥麩15%,豆粉5%,糖1%,三元復合肥1%,生石灰1%,料水比1∶1.3。4~5月份,按培養基的配方拌料,用低壓聚乙烯菌袋(規格12厘米×23厘米×0.4毫米)裝料,每袋裝料約150克,常溫滅菌10小時,冷卻后在無菌條件下接種木耳生產種,接種后碼菌袋成垛,放室內在無菌通風條件下發菌,30~40天即可發滿菌。
木耳入園工藝6月份,銀杏采葉園,具有較好遮陰作用,此期透光度小于30%,適宜木耳子實體生長發育,當木耳菌袋全部發透菌時,即安排入園出耳。
1.木耳入園銀杏采葉園行距100厘米或120厘米,每行間種兩行木耳。即在銀杏行間,各離銀杏主干10厘米處開兩行平行的栽植溝,要求溝深8厘米左右,寬10~15厘米,溝長同銀杏行。結合銀杏園澆水,栽植溝內先灌足底水,待水滲透后,將發透菌的木耳菌塊去袋,橫向平放在栽植溝內,或兩袋縱向平行放置,菌塊入溝后覆蓋1~2厘米厚的細土,將菌塊蓋嚴,然后噴1次大水,要求噴透。
2.出耳管理木耳出耳管理原則是,保持環境濕潤。6~7月份,溫度高、濕度大,適宜木耳生長出耳,此期要求堅持噴水,保證濕度,防治病蟲害,不可大水漫灌,要細噴、勤噴。出耳前,每天噴水2次:上午10~11時、下午2~3時;出耳后每天噴水4次:上午8~9時、11~12時、下午2~3時、5~6時;木耳菌塊入田后,約需7~8天即可出耳。出耳后15~20天耳片變軟,即可采收。采后將木耳揉洗掉沙土,既可鮮食,也可干制成袋銷售。木耳收獲后要及時清理菌場(菌渣、雜物),重新噴水出第二茬,共出耳3~4茬。9~10月份銀杏采葉前木耳生長即停止,結合秋季中耕將菌糠還田,培肥地力。
綜合效益銀杏采葉園內間作木耳,雙獲豐收。據實驗統計,每667平方米銀杏葉收入8600元,木耳總收入6000元,年總收入14600余元。同時,經過木耳菌糠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有益微生物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由傳統單一種植向生態型農業方向發展,是銀杏綜合經營中又一新嘗試。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