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9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國內大豆到港減少,油廠庫存不斷下降,新采購巴西大豆成本上升,均對豆粕現貨價格形成支撐,而中國企業可能恢復采購美國大豆的預期則抑制粕價上漲,預計短期豆粕價格以震蕩為主;油脂供應充足,價格上漲乏力,將繼續低位徘徊。
中國恢復采購難緩美豆壓力
有消息稱中國企業重新采購美國大豆,本周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價震蕩上漲,但全球大豆庫存高企,新季南美大豆長勢良好,豐收預期較強,供應充足格局將限制美豆漲幅,預計短期CBOT大豆期價以高位震蕩為主。
美國農業部12月供需報告預計,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3.69億噸,比上年度增加2974萬噸;期末庫存預估為1.15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404萬噸,均創歷史新高。
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11月29日,美豆累計出口銷售2414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33.6%。其中,對中國(大陸地區)累計出口銷售58.5萬噸,同比減少97.2%。周三有市場消息稱,中國企業采購50萬噸美國大豆,市場預期后期還有更多采購,這將對美國大豆價格形成較強支撐。
當前巴西大豆播種工作基本完成,大部分大豆進入生長期,整體長勢良好,部分早熟大豆進入成熟期,12月下旬將收割,今年大豆收割時間將早于上年。美國農業部12月報告上調巴西大豆產量至1.22億噸,高于上年度的1.198億噸。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報告稱,12月5日,2018/2019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種工作完成54%,一周前為40.7%。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2019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550萬噸,高于上年度的3780萬噸。
2018/2019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較上年度增加1.18倍,即使中國大量采購美國大豆,美國大豆庫存仍難以降至去年水平,因此大豆價格上漲空間有限,或難以突破去年高點,而隨著南美大豆豐產及提前上市,預計美國CBOT大豆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
進口大豆壓榨虧損采購放緩
美國大豆價格震蕩上漲,但大豆出口升貼水和人民幣匯率均有所回落,大豆進口成本基本穩定。12月12日,美灣大豆1月船期CNF報價389美元/噸,升貼水報價對CBOT1月合約升水142美分/蒲式耳,合到港完稅價3850元/噸(28%進口關稅)或3120元/噸(3%進口關稅);巴西大豆1月船期CNF報價402美元/噸,升貼水報價對CBOT1月合約升水178美分/蒲式耳,合到港完稅價3220元/噸(3%進口關稅)。
盡管大豆進口成本保持穩定,但由于油粕價格下跌,大豆壓榨利潤惡化。美灣大豆1月船期對大商所5月合約壓榨利潤為-750元/噸(28%進口關稅,包含加工費用130元/噸);巴西大豆1月船期對大商所5月合約壓榨利潤為-150元/噸,與上周同期基本持平,比上月同期下降100元/噸,比上年同期下降180元/噸。
由于進口大豆壓榨虧損,上周油廠采購清淡,僅成交2船巴西大豆,1船為12月船期,1船為明年3月船期。根據船期監測,12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到港約630萬噸,1月份到港降至500萬噸,去年同期到港量分別為955萬噸和848萬噸。進口大豆到港同比減少,可能使得油廠大豆庫存快速下降,但在豬瘟導致飼料消費需求減少、儲備大豆可能投放市場的預期下,國內大豆供應仍有保障。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為538萬噸,比10月份下降22.2%,比去年同期下降38%,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1月至11月份累計進口大豆8235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364萬噸,減幅為4.2%。
中美經貿關系緩和,但中國企業是否恢復采購美國大豆仍有待觀察。在國內鼓勵飼料企業下調豬、肉雞、蛋雞配合飼料粗蛋白添加比例和非洲豬瘟持續發病抑制需求的背景下,預計2018/2019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同比將降低。
豆油庫存下降緩慢壓力不減
12月12日,沿海地區一級豆油市場報價為5060~5200元/噸,比上周同期下跌180~200元/噸。其中,華北地區報價5150~5200元/噸,華東地區5180~5200元/噸,華南地區5060~5130元/噸。期貨價格跌幅大于現貨,豆油基差報價較上周上漲20~40元/噸。
近期部分油廠受豆粕脹庫影響,開機率偏低,豆油產出量減少,庫存繼續下降,但豆油價格走勢疲軟將影響貿易商提貨積極性,抑制庫存下降幅度。監測顯示,12月10日,全國主要油廠豆油庫存為177萬噸,比上周同期減少3萬噸,比上月同期減少7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7萬噸,比近3年同期均值增加53萬噸。
隨著氣溫下降以及元旦和春節前中小包裝油脂備貨開始,油脂消費需求有望增加,加之近期豆油與其他油脂品種的價差縮小,有利于刺激豆油消費,預計豆油庫存將繼續下降。12月份仍有630萬噸進口大豆到港,油廠大豆庫存也處于較高水平,短期大豆供應充足,雖然部分油廠因豆粕脹庫停機限產,但影響相對有限,將抑制豆油庫存下降幅度。
近期由于豆油價格大幅下跌,基差走勢相對堅挺,市場購銷整體放量,隨著提貨量增加,油廠未執行合同快速減少,但供應壓力依然存在。棕櫚油庫存逐漸增加,菜油庫存處于高位,豆油價格將受到油脂整體供應寬松的打壓,預計短期豆油價格仍將低位徘徊。
成本支撐豆粕下跌空間有限
12月12日,國內沿海地區43%蛋白豆粕市場報價為2980~3060元/噸,比上周下跌30~60元/噸。其中,華北地區報價3020~3070元/噸,華東地區3020~3050元/噸,華南地區2980~3050元/噸。豆粕需求疲軟,貿易商入市謹慎,成交量較小。
上周,國內大豆壓榨量小幅下降至167萬噸,但大豆到港量小于壓榨量,進口大豆庫存下降。上周末,全國主要油廠進口大豆商業庫存為782萬噸,周環比減少54萬噸,比上月同期減少108萬噸,但比上年同期增加127萬噸。后期大豆到港量仍處于偏低水平,預計大豆庫存將繼續下降。
由于豆粕產出量減少,庫存小幅下降,12月10日,國內主要油廠豆粕庫存為96萬噸,周環比減少1萬噸,比上月同期減少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2萬噸,過去3年均值為60萬噸。豆粕價格疲軟,下游企業及貿易商提貨謹慎,限制庫存下降幅度。
當前國內大豆供應仍然充足,部分油廠受豆粕脹庫影響停機限產,加之大豆壓榨處于虧損狀態,近期油廠開機率偏低,預計未來兩周大豆壓榨量為160萬~170萬噸,豆粕產出量較少。非洲豬瘟疫情仍在發生,四季度氣溫下降,水產養殖進入淡季,飼料養殖企業采購較為謹慎,豆粕需求偏弱,預計短期國內豆粕庫存窄幅波動。
中美經貿關系緩和利空國內豆粕價格,近日粕價走勢疲軟,按當前油粕價格計算,大豆壓榨處于虧損狀態,加之美豆上漲也對豆粕價格形成支撐,粕價繼續下跌空間有限。國內大豆供應仍然充足,而豆粕需求疲軟,預計短期內豆粕價格以震蕩為主。
棕櫚油集中到港 供應壓力增
12月12日,沿海地區24度棕櫚油市場報價為4080~4220元/噸,比上周同期下跌80~100元/噸。其中,天津4200元/噸,張家港4200元/噸,廣州4080元/噸。本周豆棕價差縮小60元/噸,大幅降溫抑制棕櫚油消費需求,周內采購清淡。
監測顯示,12月11日,國內沿海地區食用棕櫚油庫存約45萬噸,周環比增加3萬噸,比上月同期增加5萬噸,低于去年同期的54萬噸。其中,天津港9.5萬噸,張家港12萬噸,廣州港15萬噸。主要港口工棕庫存約9.5萬噸,周環比基本持平。
12月12日,1月船期馬來西亞24度棕櫚油對我國港口FOB報價487美元/噸,折合完稅成本約4245元/噸,較大商所棕櫚油1905合約低257元/噸,進口利潤豐厚,國內廠商采購積極。據不完全統計,上周國內廠商共采購9~10船棕櫚油,主要為明年1月船期。根據船期監測,預計12月份24度棕櫚油到港量將達50萬噸,1月份到港30萬噸,由于天氣轉冷對棕櫚油摻兌需求形成抑制,預計國內棕櫚油庫存將快速增加。
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報告顯示,11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為184.5萬噸,比上月下降6.09%,也低于去年同期的194.3萬噸;前11個月累計產量1771萬噸,低于去年同期的1806萬噸;預計全年產量為1950萬噸,低于去年的1992萬噸。由于消費需求疲軟,11月末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已升至300.7萬噸,比上月增加28.5萬噸,比去年同期高45萬噸。預計12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繼續下降,但降幅有限,庫存將繼續上升。
東南亞棕櫚油主產國庫存不斷增加,供應壓力巨大,不斷下調出口報價來緩解壓力,目前進口棕櫚油利潤豐厚,未來兩個月國內進口棕櫚油集中到港,產地供應壓力將傳導至國內,預計短期棕櫚油價格仍將以低位震蕩為主。
相關標簽:中國大豆價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